您的位置>首頁>答疑解惑

請點選目錄

淨土篇

問:請問「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如何解釋?

答:「生」,是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去」,是實實在在沒有去。這兩句話分開來講比較容易,合在一起,意思就深了。凡夫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才有疑惑;如果真明白了,就不會有疑惑。

  極樂世界有沒有?確實有。它與我們娑婆世界一樣,決定是存在的。雖然決定有,但是這個境界是自己變現的,不是從外境而來。大乘經講:「虛空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就是真心,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換言之,識是心的作用。虛空世界依正莊嚴是這麼來的,所以說「生則決定生」,生是你變的,你念阿彌陀佛就變阿彌陀佛的境界。你想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就現前。「去則實不去」,這個世界是我們真心變現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我們真心變現的,從自己心跟識來說,沒有來去。

  這個說法如果還不容易體會,我們用電視來比喻。電視畫面是一個,但頻道很多,我們娑婆世界是一個頻道,西方極樂世界是另外一個頻道。我們念佛就等於打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頻道,極樂世界就現前了,這是生則決定生。去,實在沒去,還是在這個畫面上,並不是從這個畫面另外出來一個畫面。

  因此,極樂世界就在此地,但是你見不到。舉例說明,譬如你晚上睡覺作夢,你在夢境裡,天地不一樣,但你還是在此地,並沒有離開這個房間,沒有離開那張床。每天晚上作夢都現不同的境界,這就說明「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所以,一定要相信,決定有極樂世界,絕對不是假的。我們心裡想佛,佛就現前;想菩薩,菩薩就現前;想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就現前。這些都不是從外境來的,是從心想生,所以要有好的念頭。惡念就是想妖魔鬼怪,善念就是想佛菩薩。你想過好日子,想遇到好境界,就要有好的念頭。念佛是最善的念頭,純真無妄;念其他的都帶妄,善裡面總有夾雜不善。只有念佛是純善,沒有一絲毫夾雜,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沒有問題。21-090-0067

問:有人說《大藏經》裡沒有說「一生成佛」,而淨土宗是提到「一生成就」,請問應該如何理解?

答:《大藏經》有「一生成佛」,譬如《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講一生成佛。善財童子親近文殊菩薩,發了菩提心,五十三參是他修學的次第,最後他參訪到普賢菩薩就圓滿成佛了。他不是隔生,而是在一生當中成佛。另外《法華經》中,龍女八歲成佛,也是一生,不是在第二生。

  淨土宗講「一生成就」,成就也是成佛的意思。淨土宗講一生成佛,這一生是在極樂世界,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在這個世界往生,就跟極樂世界連成一起,沒有界限。所以,我們在此地只要念佛真正能往生,不管什麼品位,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也是一生成佛。因為到極樂世界後,各個都無量壽,所以統統是一生成就。21-090-0068

問:請問有西方極樂世界、天主教耶穌世界、伊斯蘭真主世界嗎?

答:確實有。就像我們地球上有中國、新加坡、美國,都在這個地球上。許多諸佛的世界都在這個空間裡面,但是空間維次不相同,這裡面有高低的差別。21-090-0068

問:見到有人舉著牌子寫道:「繳五塊錢就可以讓某某法師給你在極樂世界登記名字」,有很多人去繳錢,請問我們應如何處理?

答:我也願意去繳錢,這是好事情,問題是他有什麼保證?如果他沒有保證,到時候不兌現,我們的錢就給他騙去了。所以,他拿不出保證來,我們就不要相信他。這是很明顯的在騙人。受騙的都是好心想到極樂世界的人,極樂世界修學很困難,能夠花五塊錢就買到一個通行證,這太容易了,不要說五塊,五萬塊我都願意去買。21-090-0068

問:請問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有如經上所說的實況,或者是修行到最高的層次所幻化顯示出來的境界?

答: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就跟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一樣,你認為我們眼前的世界是真有,西方極樂世界就真有;你認為我們眼前的境界是幻化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幻化的。你自己多想想!21-090-0070

問:永明延壽大師說:「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法師說:「現在一萬個念佛修行人,只有兩、三個才能往生,連下品下生都沒有分」,請問主要的原因為何?

答:淨宗法門在大乘佛法裡面稱為「易行道」。易行的意思,就是指淨宗法門與其他大乘法門相比,淨宗比較容易成就,但也決不是我們想像當中那麼容易,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佛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為何會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三途?佛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由於妄想、分別、執著而變現出來的境界,這是十法界、六道三途的由來。

  由此可知,佛教我們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斷除,如果這種煩惱、習氣不斷,就決定不能超越三界六道。所以,無論哪一個法門,淨宗也不例外,一定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不執著,六道三界就超越了。「塵沙煩惱」就是分別,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分別,十法界就超越了,你就證得一真法界。最後,你能把無明煩惱破盡,就證得圓滿的佛果。這是無論哪個宗派、哪個法門都沒有例外的,這個事情難!

  淨宗法門說是易行道,就是說它不必斷煩惱,而是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也能脫離六道輪迴,所以這是易行道。但是必須要明瞭,往生淨土雖然不要斷煩惱,可是一定要伏煩惱,煩惱伏不住還是去不成。從前的人有能力伏煩惱,所以是萬修萬人去;現代人疏忽了,不懂得伏煩惱,以為念佛就能往生,這是錯誤。

  伏煩惱比斷煩惱容易,只要煩惱不起現行,就是伏煩惱,譬如我沒有斷貪瞋痴、是非人我、名聞利養,但是我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得有功夫、有力量,能讓我的煩惱不起作用。念頭才起,「南無阿彌陀佛」就把這個念頭打掉,這就是用功夫。不管是貪念、瞋念、愚痴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把它打掉了,這樣的功夫才能得力。念到心清淨,清淨心現前就是功夫成片。在順境、善緣不起貪念,逆境、惡緣不起瞋恚,永遠保持平等心、清淨心,這才能往生。

  《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之殊勝,發願求生淨土,請求世尊教她方法,世尊沒有教方法之前,就先教她修三福,「三福」是根,這一點不能疏忽。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要是具備這個條件,念佛肯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再具備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就肯定生方便有餘土;再具備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就肯定生實報莊嚴土。佛說得這麼清楚,決定不能疏忽。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修純善的心。《十善業道經》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三福是善法;「思惟善法」,想善法;「觀察善法」,行善法。又教給我們要「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所以,我常勸同修,惡人、惡事絕不放在心上,如果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不善,心不善,往生就成障礙。《彌陀經》講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佛號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所以我們必須具足善人的條件。

  佛經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要能符合這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心裡面沒有一絲毫的不善,就決定往生。所以,我們把世間不善放在心上,這是絕大的錯誤。別人不善與我不相干,我不必把它放在心裡、放在口上,放在心上是我們的心不善,放在口上是造口業。由此可知,李炳南老居士所謂「一萬個人當中只有兩、三個人往生」,那兩、三個人是善人,心純善、口善、行善,他的條件具足,如此才能往生。

  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絕對不要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裡,不然就破壞了自己的善心;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口裡到處說,就破壞了自己的善行,這很可惜!六祖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兩句話了不起!常常見世間過,往生就成了問題。幾時我不見世間過,世間人沒有過,過失只有我自己一人,往生才有把握。

問:請問能否調和我國傳統的念佛法門和日本的本願法門?本願法門即使是錯誤的,但是否可以吸收相似的部分?

答:你們必須懂得中國淨宗的法門,也要懂得日本的本願念佛法門。日本的本願念佛法門與中國念佛法門是一不是二,因為日本的淨土法門是唐朝時日本的一些高僧大德到中國來留學,他們拜善導大師為師,所以日本的「善導寺」很多,你只要看到「善導寺」,就知道是淨土宗道場。

  本願念佛法門是專依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這個風氣在唐朝很盛行。我們在典籍裡面看到,唐朝時代,中國、外國的法師包括日本、韓國,曾經很用心的探討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經教。哪一部經最重要?經過研究、探討,最後大家公認《大方廣佛華嚴經》最重要,所以《華嚴經》就成為中國大乘佛法的根本法輪。我初學佛時,方東美先生跟我介紹《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教的概論,他認為佛教哲學概論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說法也非常好。

  《華嚴經》究竟是如何圓滿的?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若不念佛求生淨土,《華嚴經》就不圓滿。專講往生極樂世界的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核心、總結,所以《無量壽經》超過《華嚴經》。古人說,「《華嚴經》和《法華經》是《無量壽經》之導引」,就是引導我們歸《無量壽經》,這就把《法華經》和《華嚴經》比下去了,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

  《無量壽經》全經哪一部分最重要?四十八願最重要。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哪一條最重要?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這才把第十八願看作本願。這是日本人的看法,中國人也知道,但是沒有像日本人這麼重視。

  可是日本人只把第十八願看作本願,把其他四十七條疏忽了,這是錯誤。諸位要曉得,古時候日本法師沒有錯誤,但是現在日本法師有這種錯誤觀念。我們要知道,四十八願每一條都包含其餘的四十七條,《華嚴經》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第十八願只要缺少任何一願,第十八願就不圓滿,就不能稱為「本願」。因此,日本淨宗與中國淨宗沒有分別,若有分別,只是人事的分別,教義、教理上沒有分別,方法上也沒有太大的分別。21-090-0073

問:《法照大師略傳》中,文殊菩薩為法照大師摩頂授記,請問是否也是為我們念佛人授記?

答:這個話講得通。由此可知,真正念佛人得諸佛護念,菩薩擁護。21-090-0074

問:十二祖徹悟祖師做的「彌陀百偈」雖好,但不易明白,請問念佛有哪些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答:我曾看過「彌陀百偈」,但現在已記不起來了,必須把偈子找出來看。念佛法門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太多了,不但我們無法說得盡,諸佛如來也說不盡,可是總綱領、總原則都在三經一論當中。

  清朝咸豐年間,魏源居士將《普賢菩薩行願品》附在三經之後,稱為「淨土四經」。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又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四經之後,稱為「淨土五經」。現在中國大陸有些出家人極力反對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說這是居士會集的,決定是錯誤,不可採用。「居士做的,我們不能相信」,豈有這種道理?居士成佛的有很多,出家人墮地獄的也不少,問題不在出家、在家,是在真修行。

  居士是否能講經說法?與釋迦牟尼佛同一個時代的,維摩居士也天天講經。維摩居士講經如不如法?釋迦牟尼佛不但讚歎,而且還派遣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等人,時常到維摩居士座下聽經,對維摩居士的禮敬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與對佛的禮敬一樣。升座講經是代佛說法,不論男女老少,比丘、菩薩一定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

  所以,一些人不讀經,完全憑自己的意思來排斥,這是錯誤的。我們遇到這些現象,避開就好,佛法教人決定不與人爭,爭論就不是佛法。因此,他說他的,說累了就不說了,公道自在人心。21-090-0074

問:若不求生西方淨土,即使菩薩還有隔陰之迷,請問是指哪個階位的菩薩?

答:《華嚴經》講:「七地以下的菩薩都會退轉。」若放寬一點講,十法界的菩薩決定會退轉,所以至少要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也就是圓教初住菩薩,才能保證不再退轉。這也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即「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如果沒有到這個程度,一定會退轉。換言之,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破一品無明,在現前時代是不可能的。這是倓虛老法師講的,黃念祖老居士也如此說,所以末法時期不求往生淨土,決定不能成就。21-090-0076

問:有同修說阿彌陀佛不同的顏色表現級別不同,我覺得紅色的阿彌陀佛便於觀想,黃色其次,白色最難,請問不知對否?

答:最好不打妄想,佛確實沒有一定的相。我們是凡夫,境界也不高,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一生供養一尊阿彌陀佛,每天看他,每天想他,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現這個相來接引你。所以,家裡供奉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勢至菩薩,最好不要常更換,否則自己的心不能專注,對你的觀想或者臨終佛現前,可能產生模糊,因此我們一生只供奉一尊像。

  往年,我們在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圖書館供的是一尊白瓷的阿彌陀佛像,以後照相做成佛卡,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藍底白色的佛像。幾十年我們都供這一尊像,走到哪裡就把這一尊像的照片帶在身上,非常方便。所以,一直看這尊像,這尊像給我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一種方法,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21-090-0076

問: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也不離緣起性空、真空妙有的宇宙規律,請問無量壽佛和無量光佛如何解釋?

答:這個解釋在《無量壽經》裡面。這個世界是很複雜的,為何複雜?佛說虛空法界、國土眾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問題就在「唯識所變」。識離開了,這個世間很單純,是一真法界;識不能離開,識是念頭,自己的念頭無量無邊,眾生的念頭也無量無邊,這就將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道理在此地。

  因此,只要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住的就不是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也講四土,而你住的是同居土和方便土,這兩種淨土不是一真法界,裡面的境界千差萬別。十方諸佛剎土的同居土和方便土差別很大,如你講的緣起性空。所以,真空妙有、緣起性空,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也包括十法界。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六道是凡聖同居土,但是一真法界是法性土,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你現在有妄想、分別、執著,有緣起性空、真空妙有,只要這些念頭都沒有了,才能證得一真法界。換言之,只要你起心動念,就入不了一真法界。你還會起心動念,還有妄想、分別,你最高的境界是達到方便有餘土,也就是四聖法界。宗門講向上一著,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是《華嚴經》的境界。那是清淨心真正現前,一個念頭都沒有,緣起性空沒有了,真空妙有也沒有了,這才真正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道理要細細去體會。21-090-0076

問:知土如影像,請問西方淨土和地獄到底有沒有,又在什麼地方?

答:這個問題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要問你自己。我們現在這個地方有沒有?如果你說有,地獄也有,極樂世界也有;你說沒有,極樂世界沒有,地獄也沒有。一空一切空,一有一切有。佛經上說有,是從相上說,說空是從性上說,這都是對初學講的。等你到達一定的程度,就對你說:「性相不二,空有一如」。但現在我們聽不懂,我們愈聽愈糊塗。所以,我們是小學程度,還是念小學教科書,不要拿博士班的論文來念,否則怎麼念也念不通。

  現在我們就學蕅益大師的教誨,肯定有現前娑婆世界,肯定有極樂世界,肯定有三途六道,如此我們才真正肯斷惡修善,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對我們有好處。如果說一切都是夢幻泡影,都是假的,你起心動念就會造作惡業。大家都知道作夢是假的,每天晚上做惡夢,嚇得一身冷汗,那種日子還是不舒服。所以,學佛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程度,知道自己的根性,不能躐等,要好好認真修學才能得利益。21-090-0076

問:《無量壽經》第三品中的「住奇特法」,您講解時提到:《華嚴經》講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的菩薩,他們修的一定都是念佛法門,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主要的對象也是地上菩薩。普賢菩薩是普勸華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淨土,相對於地上菩薩而言,從初住到十迴向好像是屬於次要,請問此地有何分別?

答:就像我們讀書,學校有正科班、預科班,正科班學生決定沒有疑惑,預科班因為過去學習不同的法門,習氣還沒有斷盡,原因就在此地。

  若是從娑婆世界凡夫地就學習念佛法門,就是正宗的專修班。但在現前佛門裡,我們知道修淨土的人不少,但是修學其他宗派的人也不少,而其他宗派還堅決反對念佛法門,普賢菩薩也都度他們。眾生的根性千差萬別,要到初地才真正定性。所以,《華嚴經》云:「地上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十一地,就是等覺。到這個時候,他才完全明瞭淨業三福講的「深信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才會深信。

  如果你今天深信因果了,你念佛絕對不是現在這種態度。真正深信了,念佛要念多久才能成佛?大概三個月就能成佛了,因為你不會一面念佛還一面打妄想。你的心散亂,心不專一,你還不是真正念佛的根器,現在不過是沾一點邊而已。真正的念佛是一個妄念都沒有,這樣三個月肯定往生,我們在《往生傳》確實看到這種例子。21-090-0077

問: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他們是代表五十二個位次,也就是從十信位到妙覺。請問是否他們在因地統統以念佛心入無生忍?若是,從十信位到妙覺都是修念佛法門而成就的,也是否從入內凡的初信位起,都是修學念佛法門而成就的?

答:可以這樣說法,因為《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為專修念佛法門而成就的,但是成就的位次不一樣,看個人的根性與功夫。有人念佛在這一生當中證得初信位,有人念佛證得初住位,都在個人的努力。從前李炳南老居士的佛學班,班上有二十多人,成就也各個不相同,一大半都放棄了弘法的事業,還有少數人在講經說法,這五十二個等級就是如此。

  這種事情要靠自己努力,佛菩薩幫助你只能做到「開示」,「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究竟悟了幾分,入了幾分,也各個不相同。你為什麼不能開悟契入?因為你有障礙。

  我的運氣好,一學佛就親近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他又說:「當你求不到的時候,是你自己有業障。」我們求成佛也是如此,不能成就是有業障,必須把業障消除,願求自然現前。

  業障裡面,最根本的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這個業障就很難拔除。學佛幾十年,甚至於學了一輩子,「我」沒有放下。「我」沒有放下,不但「入」沒有分,「悟」也沒有分,這要懂得。《高僧傳》、《居士傳》裡面,我們看到古人學佛都能大徹大悟,都能證果,那是什麼原因?「我」放下了,確實是《金剛經》講的「四相」、「四見」破了。所以,四相、四見是我們的基本障礙,不能不重視。

  如果你真的想在經教當中有悟處,就要把事相看淡一點。說「破」很難,但你能淡一分就有一分的悟處,這是小悟。總而言之,你要是不把「我」斷除,怎麼用功都不能悟入。到什麼時候完全都放下了,起心動念與一切作為都是為眾生,這個時候你悟入的進度就非常快速,所以不能有一點私心在裡面。我們身還住在這個世間,就要為佛做事情,代表正法住世,為一切眾生服務。

  我們這個行業是做什麼?《華嚴經》講的「主方神」,就是指我們這個行業。主方神就是從事教育工作這一類的人物,特別是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我們是代表這個教學,為廣大眾生服務。我們服務的項目很多,但是有個最主要的項目,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自己沒有破迷開悟,豈能辦得到!所以,自己先要破迷開悟,就是自己的四相、四見要放下。

早年我讀《金剛經》疏忽了,以為破四相、四見是圓教初住菩薩、是法身大士,但是《金剛經》講到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都已經破四相,這是真正的事實。所以,我們不破四相,就達不到大乘初信位,如果初信位得不到,我們就是在門外,望著佛門進不去。

  我常勸勉同修,如果不放棄自私自利,菩薩道上是寸步難行,沒有進展。但是這個事情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再禁不起外面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誘惑,內心又起貪瞋痴慢的煩惱,內外一結合,就準墮三途。所以,真正用功必須破我相。

  小乘破我相的方法的確很笨拙,非常困難。大乘破我相有方便,就是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都想別人,想別人的好處,幫助別人得利益。「捨己為人」是大乘初學入門的祕訣,做不到這一點,學大乘就難了,充其量你是學人天佛法。你斷惡修善,依照十善業道修學,來生能得人天就很不錯了。如果你想要契入佛法,得初信位的果報,你還有絲毫的私心、情欲,你決定沒分,這是不能不認識清楚的。21-090-0077

問:我在睡夢中夢見阿彌陀佛帶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一遊,請問這個夢境的啟示?

答:這明顯的啟示你與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有緣,你應該認真努力實現你夢中的境界,不要辜負阿彌陀佛在夢中帶你到極樂世界去觀光旅遊。21-090-0079

問:我沒有文化,沒有上學,請問學佛可否到西方極樂世界?

答:可以。我們見到許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人,一生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往生的瑞相希有!21-090-0079

問: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不修他法又有何憾。請問這句話中並沒有說發菩提心,這種說法對嗎?

答:如果真的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內心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他已經發了,只是自己不知道。假如他念佛還有別的妄想、雜念,還希求世間的名利,就不能往生。21-090-0083

問:請問修淨土法門是否要修唯識經論,對淨土是否有幫助?

答:專修淨土的人,可以不必去修唯識經論。唯識經論是理論,講得很詳細,當然對淨土會有幫助。但修學唯識要費很長的時間,也要有好老師指導,而且經論相當深,一般程度恐怕很難理解。

  若你是一心想求生西方,就專心念淨土的經論。淨土的五經一論,隨便選一種,選定之後,一門深入。你每天要讀誦,常常思惟經裡面的道理與教訓,並依教奉行,老實念佛,決定能成就。

  唯識要不要學?要學。什麼時候學?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專門研究唯識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幾乎天天都到極樂世界上課,你可以參加他的班,這方法又好又穩當,不要在此地把我們的時間光陰耽誤了。21-090-0088

問: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平等,無有高下。請問為何淨土法門是非常究竟圓滿的大乘佛法?

答:「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事實,而且此「法門」是廣義的。不僅限於佛法,所有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包括在其中,這才是真正的平等,才是究竟無有高下。如果佛法與基督教比,說佛教高,基督教低,這就不平等,心就不清淨。甚至與妖魔鬼怪相比也是平等,這才是真平等。理上平等,事上平等。一切法的不平等,是從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而生的。假如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不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平等,佛法與所有宗教、學說,與所有一切眾生沒有不平等的,這才是大圓滿。佛法說十法界所有一切眾生之類,同一法性所現,絕對沒有抵觸,皆是圓融具德。問題出在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

  《金剛經》上說得非常具體,「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要有這些觀念在,就有高下;離開四相,就沒有高下。我們雖知理上平等,事上平等,但現在要離開四相,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卻做不到。如果佛一說,我們立即做到,豈不是各個人皆成佛,皆證得大圓滿。這一關太難了,因此在一切法門裡,有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來修學。「念佛法門」在一切法門中,修學最方便,因為它不講求儀式,也不講求規矩,行住坐臥都可以修,比其他法門方便多了。淨土經論數量少,容易涉獵、讀誦。雖然文字少,其義理也是圓滿的。現代人的生活、工作,以及精神壓力都很大,此方便法門容易修學,這是選擇此法門的理由。

  其實,選擇念佛法門,也是遵守老師的教誨。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老師,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佛的法運共有一萬兩千年,「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在正法時期(佛滅度後第一個一千年),眾生真正能守法、持戒就能得定,就能開悟證果。在像法時期(佛滅度後第二個一千年),人的根性差了,妄想、煩惱比正法時期的人多,靠持戒無法成就,必須修定。佛教傳入中國,正好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後。「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所以禪宗在中國發揚光大,遠超過印度,且由中國再傳到韓國,又傳到日本、越南,這都是禪定成就的。佛滅度後二千年以後,就是末法時期,末法有一萬年。依照中國的歷史記載,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二十三年。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皆依此說。佛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所以選擇淨土法門也是遵佛遺教。

  末法時期的眾生,妄想、分別、執著比從前更嚴重,修學其他法門要斷除煩惱、習氣,實在很困難。淨土法門是帶業往生,不需要高度的清淨心,只要達到清淨的邊緣(功夫成片),就能超越三界,往生不退證果,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這是佛對末世眾生的慈悲教誨。我們自己沒有能力選擇,聽從佛的教導選擇淨土,這是很如法的。

  修學淨土,對於教義要明瞭。如果理論、方法、境界、因果不明,這句名號念的還是不相應,所以我常勸同修們先從讀經下手。經要讀熟,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能立刻想起佛經的教訓。凡是佛不准我們起的念頭,不准我們做的事,決定不去做。佛教導我們應當要發心,應當要發願,教導我們要做的事,就要認真努力去做。經若不念熟,在日常生活中無法依此為標準。經典就是我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的標準。如果把經典中的教訓與理論完全做到,你就是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沒有問題。

  經教是要實行的,不是光念。如果沒有做到,念了也沒有用處。必須將經典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你就成佛了。18-014

問: 往生到極樂世界,請問是否可以馬上回來度眾生?還是要等到「花開見佛悟無生」

答:這個問題,《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非常慈悲,對於悲心很重、法緣殊勝之人,有特別的加持。如果是發願先度眾生,後成就自己,佛也幫助他,只要往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了面,就能得到彌陀本願的加持,無論在哪一道受生,都不會迷失自性。所以,彌陀法門不可思議,也是古來祖師大德講的「難信之法」。這個法是佛在一切經裡從未講過的,一切諸佛剎土也從來沒有這些事情,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

  佛法是教育,而非宗教,我們要認識清楚。佛陀的教學與孔老夫子的精神完全相同,都是「有教無類」,對一切眾生平等教化。但是孔老夫子教學的範圍是在人世間,至於天道鬼神,孔老夫子常講「敬鬼神而遠之」,只能奉祀而不能親近學習。釋迦牟尼佛教學的範圍,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經中講的十法界,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至於有多少不同維次的空間,無人知曉。這樣廣大而沒有邊際的範圍,都是佛所教化的區域。

  佛所講的都是每個人自性的本能,自性就是真心,我們的真心本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德能、才藝、相好。我們常講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而大乘經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都是我們每個人本有的。所以,佛說他沒有東西教人,他所教的全是一切眾生的本能,只是他的本能恢復了,而眾生的本能被蓋覆不起作用。因此,佛看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不僅「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而且「生佛平等」,生是眾生,佛是諸佛如來,都是平等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這是大乘經的經義,也是事實真相。

  為什麼世間有聰明的、有愚鈍的?就是蓋覆的煩惱有輕重厚薄之不同。煩惱輕的人,智慧高;煩惱重的人,智慧低;造作善業多的人,相貌端嚴;造作惡業多的人,相貌醜陋,這個境界沒有一定,千變萬化。跟我們的身體一樣,身體也是屬於境界,這是現相,「相隨心轉」。

  所以,一個修行人斷惡修善,過幾年相貌就變得慈祥,說明他修行功夫得力。相隨心轉,境界也隨心轉。如果一個人一生都被外面境界所轉,受外面境界影響,自己做不了主,就是凡夫。要是能轉境界,不受境界影響,能影響境界,就是佛。《楞嚴經》云:「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之後,無論到什麼地方度眾生,別說是到人間,就連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都能去,因為他將空間維次全部突破了,不受外面環境影響,這就有功夫。這個功夫,一方面是自己修的,更大方面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加持,使你恆住念佛三昧,才有此功夫。

  我們要問,有沒有必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絕對有必要。我們肯定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明末清初蕅益大師別號為「西有道人」,他說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確實有,這是我們要肯定的。西方極樂世界與我們決定是不同維次的空間,它是高維次,極高無上,將所有一切不同空間維次全部突破。所以,世尊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光中極尊」是讚歎阿彌陀佛的智慧、能力,能將空間維次全部突破;「佛中之王」是讚歎其德行。

  而諸佛菩薩在世間示現,我們要記住一個原則,必定是針對現前社會需要,提供拯救解決的方法,這對我們才真正有利益。今天社會發生了嚴重的危機,我們要知道這個危機是教育徹底失敗。過去世界還能維持祥和,原因何在?雖然全世界對於道德倫理的教育疏忽了,但中國人仍重視。《十善業道經》序文講,十分之一的人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十分之九的人沾光。中國人口佔全世界比例不止十分之一,有五分之一,五分之一裡有一半的人接受儒家的教育、佛法的教育,這個世界就能安定。

  我們仔細觀察現代的小孩,三、四歲的小孩看電視,霸佔著電視,家裡客廳有大電視,房間有小電視,父母要看的節目與他不同,父母叫他到房間去看小電視,他卻回答說:「小人看大電視,大人看小電視。」這種思想、言行是目無尊長,我們聽到之後提心吊膽,他長大之後怎麼辦?這是對教育的疏忽。這個問題現在要是不重視,不認真想辦法挽救,二、三十年之後,世界就沒救了。打開電視、網路,裡面的內容都是殺盜淫妄,全世界眾生的腦子裡都想這些,這還得了!大家都造惡業,惡業天天增長,果報就不堪設想,這是共業所感。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決定有惡報。

  聰明人、有智慧之人,在這短短一生之中,要懂得修福;對於善、惡,必須有能力、有智慧辨別。凡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是善。凡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的團體,損害別人,欺騙別人,這是惡,惡的果報在三途。人在世間能活幾天,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去造作罪業,墮落在三途,這個時間就長了。所以,在世間讀聖賢書,受良好教育,必定要克服自己的煩惱、欲望,真正發心利益眾生。

  度眾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沒有得度,怎能度眾生?如何度自己?將自己的煩惱、習氣全部改掉,就是度自己。《十善業道經》就是標準,譬如殺生是習氣、煩惱,我從今爾後不殺生。不懂道理時,常常看到蚊蟲、螞蟻、蒼蠅這些小動物來干擾,有意無意就把牠殺死;學佛之後,再也不殺,牠也是一條命。螞蟻來這裡是為了覓食、謀生,牠沒有犯死罪,為什麼要殺牠?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對待牠?以慈悲心對牠,要布施供養牠。牠找東西吃,我們放一點東西在門外院子,牠慢慢就到那裡去了,以後就不會再來干擾,不需要用殺蟲劑。我們可以跟牠溝通,牠有靈性。凡是有靈性的,你殺牠,牠會沒有報復心理嗎?將來牠得人身,我們變螞蟻,他又來殺我們,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偷盜是最容易犯的,凡是做一些損人利己之事,都屬於偷盜。有些人說,不損人如何能利己?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是迷惑的,豈不知真誠心利益眾生,才是真正利己。佛教我們「廣修供養」,廣是廣大沒有邊際,對一切眾生我們盡心盡力供養、布施,果報不可思議。你布施這個國家的人民,要是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生的果報一定是在這個國家做國王,因為你對他有恩惠。你要是布施全世界,你就做輪王,這是經上講的統治全世界的大王,世界的盟主,許多國家都情願聽你的教誨,都服從你的號令,這是從布施得來的。你今天賺很多錢,是前世修財布施;你今天有智慧,是過去生中修法布施;你得健康長壽,是修無畏布施。修什麼因,得什麼果。沒有修因,今天想盡方法去得果報,得不到!

  所以,真正命裡有的,無論做什麼事都會賺錢。做事業是緣,因緣和合,果就現前。沒有因,緣再殊勝,什麼也得不到。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唯有佛講得透徹。所以,度眾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先要改變自己的煩惱、習氣。首先要改的,是把自私自利的心改掉,學佛菩薩。佛菩薩沒有自己,《金剛經》上說:「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隨類化身。我到這個世間來,就是行菩薩道,為了度眾生,度自己就是度眾生。因為度自己,就要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讓大眾尊重、效法你,向你學習,你就度了他。不能度自己,決定度不了別人。

  釋迦牟尼佛、諸大菩薩、歷代祖師大德,他們做榜樣給我們看,一生唯有修善,絕不作惡,只有利益眾生,絕不利益自己,眾生就是自己,利益眾生是真正利益自己。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一絲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這個善行就擴大;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報還是小。因此,先要把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遵守佛菩薩的教誨。19-014-0002

問:請問何以《觀無量壽佛經》說,下品下生要在蓮花中十二大劫後,才能花開見佛?

答: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花開見佛悟無生」,花開見佛就是證得實報莊嚴土。這個說法是憑自分,而不論佛加持。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靠自己,不靠佛的加持,要達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下品只需十二大劫,這是靠自力。

  我們今天有阿彌陀佛的加持,這是靠他力,所以不需要到達這個地位就有享受了。可是要曉得,這十二劫之內是享受阿彌陀佛的,十二劫之外是享受自己的。也就是說我們靠阿彌陀佛不是永遠靠定了,下品下生靠阿彌陀佛十二劫,十二劫之後自己成就了。
如果在其他諸佛國土裡,要從證得圓教初住菩薩算起,再修兩個阿僧祇劫才能達到花開見佛。了解這個事實,才知道何以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道理就在此地。

  事實上,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的智慧、道力、神通與阿彌陀佛差不多。這在《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裡有詳細說明,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殊勝無比。20-013-1223

問:請問如何才有把握往生淨土?

答: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印光法師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勢至菩薩再來,他對於《要解》讚歎到了頂點,他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為《彌陀經》做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由此可知,蕅益大師若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也一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所以,他的話就是佛的話,這是非常肯定的告訴我們,深信切願就決定往生。
深信切願在哪裡表現?對世間決定不染著,才是真信、真願;如果還有貪愛、留戀,西方極樂世界怎麼能去得了?因此,古大德說淨土法門的修學是「欣厭二門」。欣是希望,歡喜求生淨土;厭是厭棄,厭離娑婆世界。把求生淨土、親近彌陀,當作這一生唯一的大事,除此之外,微不足道。

  我告訴大家,你能把《無量壽經》全做到,決定上品上生;做到百分之九十,就是上品中生;做到百分之八十,就是上品下生。如是慢慢遞減,最低限度做到百分之二十,也能下品下生。如果低於百分之二十的限度,往生就沒有把握了。
學佛講相應,相應就是必須具足「信、解、行、證」,即相信佛的教誨,理解佛的教誨,進而如理修行,並獲得經中所講的利益,缺一都不能相應。在現前,煩惱、妄想、雜念減少,心地清淨,智慧增長,這是淺證。

  待功夫純熟,自然曉得什麼時候往生。六祖惠能大師在一年前就囑咐他的學生,替他預備後事。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講經時告訴大眾,他再講兩年就不講了,這個意思就是兩年以後他就要往生了。所以,功夫純熟之人,一、兩年前就知道自己何時往生;功夫差一點的人,多數是一個月或三個月前就知道了。「台北蓮友念佛團」的李濟華老居士往生,就是兩個月前知道的。

  往生沒有把握,說老實話,就是聽經太少。我們不聽經,就被煩惱、妄想薰習。世尊當年在世「二時講經」,四十九年不中斷,二時就是現在的八小時。每天聽經八小時,才會有成就。

  現在講經的人少,所以我們想聽經可以利用錄相帶、錄音帶、CD或電腦網路的方法,反覆的聽,一天聽八小時,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聽掉,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現前就有感應,往生怎麼會沒有把握?20-013-1227

問:弟子覺得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是一,若是,請問當如何下手?

答: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確實是一,可是你的境界轉不過來,你只見娑婆,不見極樂。好比看電視,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都在螢幕上,問題是你要會調頻道。你現在調的頻道是娑婆世界,極樂世界的頻道你調不出來。即使你調出來了,還是這個畫面。你慢慢去想,此理很深,若能真正契入,就入一真法界。21-117-0001

問:現在大陸流行念一句、畫一道的「五會念佛」,請問這是淨土法門嗎?

答:淨宗念佛的方法中,沒有這個說法。我們要熟讀,要真正依教奉行。淨宗念佛的方法,大勢至菩薩講得最清楚、最簡單,「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哪裡要念一句畫一道?這個與淨念相繼違背了。淨是你的心清淨,你念一句畫一道,你的心不清淨。又要念,又要分別,又要執著,又要打妄想,這一句佛號裡面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怎麼能得清淨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條件是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念佛怎麼念法,佛沒有具體教導我們,只講原理原則,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你若不能放下,今天喜歡這個,明天討厭那個,這不行,你的心不會清淨。所以,先叫你什麼都放下,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的法門太多了,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只修淨土,其他法門統統放下,這很重要!釋迦牟尼佛在入滅之前,非常慈悲教導後世的弟子怎樣辨別佛法的邪正,這一點太重要了。楞嚴會上,佛說得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肉眼凡夫有什麼能力可辨別邪正?所以,佛特別為我們開示,他講了四句,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經典。他講的這個方法,經典上有沒有?經典上有,就依教奉行;經典上沒有,就放在一邊,我就是遵守佛陀的教誨。

  關於你所問的這個方法,經上沒有記載。淨土經典不多,祖師指導我們依據「五經一論」。我們真正要學習,選擇其中的一部就行了,依教奉行決定能成功。你若想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是不可以的,別人怎麼講也不可以。而五經最短的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你一生能依照這個方法修行,肯定能成就。最長的是《無量壽經》,但比起其他宗派的典籍,就少很多了。所以,五經一論合訂起來,只有薄薄的一本,修淨土宗很容易的原因就在此地。

  四弘誓願中「法門無量誓願學」,我現在統統都放下,這是不是違背?不違背。我今天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一心一意到極樂世界去,等見了阿彌陀佛,再來遵循「法門無量誓願學」。為什麼?那時你有好的修學環境,有好的老師;諸佛是你的老師,菩薩是你的同學,你又是無量壽。現在我們的壽命很短,要學的東西太多,還沒有學成功,壽命可能就到了。所以,我常講「四弘誓願」,現在只落實前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而要斷煩惱,就要一心、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得清淨心。一般講,一門深入,你就容易得定,定能開慧;你學多了,就沒有辦法得定。

  從前我們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教學生,學生只能學一樣東西,你同時想學兩樣,他不教你,他不要你這個學生。所以,我們都是從私塾那個方法學出來的,就是學一門。一門學好了,學好的標準是你能上大堂講經,老師坐在最後一排聽。那時沒有擴音器,他坐最後要能聽得見才行,你講的話他聽不見不行,你的音聲不夠大。他聽你講,認為沒有講錯,不會害人,才同意你再學一部經。一個人最多不可以超過三部經,這是那時他老人家教導我們的規矩。

  你自己主修的只能是一部經,但是每個同學所學的經不一樣,你都可以去旁聽。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部經要多講,我們那時的標準是至少要講十遍。譬如我學《彌陀經》,我要講十遍,經老師同意後,才可以再選一部經。所以,絕對不允許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是通家,那是什麼樣的人?開悟的人。你沒有開悟,煩惱習氣很重,學多了,你的知見和思想會混亂,沒有好處只有害處,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真正通過學習,你才知道那個方法好,老師所教的正確,我們對他這個方法很佩服,都認真努力來學習。

  我幫助別人也是用老師的方法。早年在新加坡,我們辦一個短期弘法人才培訓班,學習時間是一屆三至四個月,學習內容是一部經。參加培訓的同學,三、四個月之後,他們寫出很多心得報告都指出,這三個月的學習勝過他們過去在佛學院四年的學習。以前他們四年學得很多,每天有很多課程,這三個月學一門,就有這種感受。確實如此,他上台把所學的能講出來;而一般佛學院四年出來之後,一部經也不會講,所以從這個實驗,也能看出很好的效果。

  念佛方法很多,原理原則只有一個,決定是得清淨心。自己可以去試驗這些方法,如果你確實照這個方法修學,煩惱少了,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少了,你的心清淨了,感覺比從前聰明;從前辦事是迷迷糊糊的,現在辦事有條有理,自己能體驗到智慧現前,那就說明你有進步。區別在哪裡?學佛之前,自私自利的念頭很重,真正學佛後有一點受用,慈悲心現前,把別人的利益看重,自己的利益看淡薄,時時刻刻能夠替別人著想,很少想自己的事情,這是很明顯的變化。21-246-0001

問:功夫成片一語,請問首出於何經何論?

答:經論上雖然沒有這個文字,但是有這個意思,正如同「帶業往生」這句話,查遍《大藏經》沒有,但是確實有這個意思,所以帶業往生、功夫成片都是祖師大德們說出來的。我們讀的書不多,但是近代修淨土的,幾乎沒有不讀《印光大師文鈔》的,《文鈔》裡就很多次說到「功夫成片」。「片」是講成一片,功夫打成一片。過去祖師大德跟我們講過不夾雜、不間斷,其實這些話也不是出在佛經上,佛經中只有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綱領:「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夾雜就不淨,中斷就不相續。你要問不夾雜從哪裡說的?可以說從淨念上說的。不懷疑,也是從淨念上說的。懷疑、夾雜,你的心怎麼能清淨?真正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功夫,其中淺與深的差別很大。

  就像《金剛經》的大德註疏裡講的,離四相、四見功夫是貫徹到底的。般若裡講的觀照功夫是貫徹到底的,淨土宗講持名念佛的功夫是貫徹到底的,「貫徹到底」這句話佛經上也沒有,可是那個意思都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圓通章》一開頭,菩薩自己說:「我與五十二同倫」,這一句話就是貫徹到底。五十二是菩薩的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總共五十二個位次。換言之,從初發心一直到證得圓滿的佛果,就是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功夫。《金剛經》歸納之,用現代話講,就是「看破、放下」。那是般若上用功夫,要離四相、四見,用看破、放下兩種方法交互用功。

  念佛法門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我們稱念佛號最淺的初步為「成片」。五十二個位次上,初信位就叫功夫成片;二信位以上就是事一心不亂。明白這個說法,當然也能體會到初信位是事一心不亂最淺的,剛剛接觸到事一心不亂的邊緣,但是這樣的功夫就能往生。這樣的功夫在其他法門裡沒用處,不要說在圓教菩薩位上,即使從初信到六信位,在其他的法門都不能超越六道,要證到七信位才行。六信以下的菩薩,還在六道輪迴。要知道輪迴有隔陰之迷,有退轉,所以修行的時間很長,道理在此地。果然能不退轉,哪需要那麼長的時間!就是因為退轉的時間太長,中斷的時間太長。21-270-0001

問:請問功夫成片的內容及功用如何,行人如何達至?如何辨驗?

答:功夫成片最容易辨別,這不能不知道。從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接觸辦事務,事情辦完之後,心裡面就是一句佛號,絕對沒有一個雜念在裡面,這是功夫成片。事情來了,佛號放下,去辦事;事也辦好了,佛也念好了。初學的人功夫不純熟,如果說辦事也念佛,念佛也辦事,說實在話,事也辦不好,佛也沒念好。要念佛念到上乘功夫的人才能在辦一切事當中,也能淨念相繼,那是已經到相當高段的功夫,初學的人做不到,所以初學的人要記住在生活當中鍛鍊。

  我們修行修什麼?就是修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就是阿彌陀佛,不會再起別的念頭,這時候的功夫叫成片,往生才有把握。一天到晚還有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往生就一點都沒把握。雖然念佛念了幾十年,還是不行,這就是古德講的不老實。由此可知,老實就成片,功夫成片就是老實,不老實是沒成片。所以這是我們可以能夠測驗得到,自己會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念佛功夫得力不得力,也就從這裡看,今年比去年的妄念少了,這個月比上一個月妄念少了,我們念佛的功夫才算有進步。如果年年、月月都一樣,這個問題就嚴重了。這樣念佛號不能往生,不過也有好處,是來生變成福報。諸位一定要曉得,我們為什麼會有妄念?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看不破!《金剛經》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然後我們念佛功夫就能成片,就能得一心。費了這麼長的時間講《金剛經》的目的,就是希望幫助我們看破、放下。21-270-0001

問:如果功夫未達成片,但具深信切願,請問命終者能否往生?

答:蕅益大師說可以。說實實在在的話,如果能做到深信切願,我們相信他功夫已經成片了,你們想想對不對?他信得很深,願很切,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地方當然就不顧了,他還會把世間放在心上嗎?如果牽腸掛肚的事情一大堆,自稱深信切願,那是你自以為深信切願,不是真的。真的深信切願一定是統統放下,不再搞夾雜、間斷,能夠曉得無量劫來就是被這個害了。確確實實一切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實,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把自己大好因緣耽誤掉,這是真正可惜。21-270-0001

問:奉行精要十念法,而精誠一生不缺課者,其功行是否屬於功夫成片的範疇?

答:一生功夫不缺是屬於功夫成片,就是養成一個習慣,這個習慣養成之後,會起很大的作用,在臨終的時候就憑這個習慣往生。雖然平時他還有許許多多事情要處理,有許多憂慮牽掛,但是在念佛當中確實萬緣放下。每天我們用精要十念法,一天九次,一次大概一分鐘,這一分鐘當中能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天有九次就很有力量。你這一生不缺,養成這個習慣到最後你真能放得下。最後能不能往生就看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往生。所以四十八願,第十八願是: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那是一生都沒有遇到過佛法,在臨終時候遇到善友勸他放下,勸他念佛求生,他聽了馬上就接受,馬上就放下,都能往生。由此可知,平常十念是很有作用的。但是念佛的時間無論長短,都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去念,一定要符合大勢至菩薩講的原理原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才管用。21-270-0001

問:請問一向專念的要件為何?一心專念與一向專念之異同?

答:一心跟一向意思非常接近,但是它也有不同的地方。「一心」是什麼?沒有二念,我們叫專心。沒有懷疑、沒有夾雜就是淨念,淨念也是「一心」。「一向」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方向就定在極樂世界,一心一意就是要見阿彌陀佛,這是一個方向。所以它很接近,但是意思也有差別。由此可知,一心難,一個方向容易。一向,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但是一心是功夫,初學的人還不容易達到。21-270-0001

問:請問一心不亂與一向專念之關係如何?其個別之功用何在?大小本為同部之經典,何以標示要求不同,旨趣何在?

答:這個問題過去曾經有人提起。有少數學佛的同修,看到《彌陀經》上要求的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他不敢念佛了,說這個要求太高,一生做不到,去學別的法門了。大多數的人讀到一心不亂也不求深解,還能老實念佛,那就很可貴。這個問題既然提出來,我們要曉得,現在採取的《佛說阿彌陀經》,都是用羅什大師的譯本,羅什大師是意譯,不是直譯。而《彌陀經》梵文原本的意思是一向專念,不是一心不亂,看玄奘大師的譯本就了解。玄奘大師是按照梵文經本的句子直譯,不是意譯的。玄奘法師的譯本與《無量壽經》講的意思相同,使人讀了之後不會懷疑。羅什大師有沒有翻錯?如果他翻錯的話,玄奘大師在那個時候一定會提出來。既然玄奘大師看羅什的譯本沒有話說,那當然就完全同意,他並沒有翻錯。

  法相、唯識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中國翻成中文,但是並沒有在自己手上成一個宗派,所以他不是法相宗的初祖,而在他學生窺基手上形成一個宗派,所以窺基大師是法相宗的初祖。何況窺基大師給《阿彌陀經》作註解《阿彌陀經通贊疏》時,沒有用玄奘的本子,而是採用羅什大師的本子,由此可知,師徒對羅什大師的翻譯是肯定的,決定沒有翻錯。

  經文文字意思是「一向專念」,羅什大師翻作「一心不亂」。我們知道很難得到一心不亂,為什麼說羅什大師沒翻譯錯?因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是一心不亂。我們功夫沒到不要緊,有佛力加持,我們念佛到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你,第一個是佛光注照,佛光一照就把你功夫提升一倍。我們是功夫成片,一接觸佛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把我們的功夫提到事一心。凡聖同居土和方便有餘土都是屬於事一心不亂;同居土是事一心功夫淺的,方便土是事一心功夫深的。這樣說起來,羅什大師他所講的並沒有錯。了解這個意思,我們就曉得各種譯本的義趣都是相同的。21-270-0001

問:奉行精進十念法的功行,與一心不亂,與一向專念,請問應該怎麼解釋法?

答:十念法是不得已的,是對現代生活工作非常忙碌之人,而說的一個方便法。方便法養成了習慣,就有很大的作用。一心不亂與一向專念,是功行的淺深不同,再淺也是與一向專念決定相應。精要十念法十句佛號,只是一分鐘的時間,但這一分鐘的心,決定向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向阿彌陀佛。我們一句接一句,這十句真達到一向專念,時間久了,功夫深了,就入一心,一心是功夫。21-270-0001

問:本學會對於一心不亂與一向專念二者做何宣導?

答:我們宣導的重點要在一向專念。一心不亂是功夫,我們勉勵大家往這個目標趨近。但是入門決定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個非常重要。21-270-0001

問:「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理體深奧。請問念佛功夫與何佛法界相應??

答:確實理體很深,因此相應也有淺深廣狹的不同。往深處講,與自性相應;淺處講是心口相應,口裡念佛,心裡想佛,這是最淺的。21-270-0001

問:念心與佛號相應,念心者念佛之心。二者相應時,念心即佛號,佛號即念心,如是功夫增進,則心即佛,佛即心,心佛不二,能念與所念合而為一,能所雙泯,功夫應已達事一心境界。請問此時之念佛,一念相應與何佛法界相應??

答:佛法講相應講得很多,有淺深廣狹不同。唯獨念佛法門講相應,與其他大小乘講的相應境界完全不相同,這是一個特別的法門。它是與西方極樂世界相應,與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相應,而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三經講得很清楚,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能在一切諸佛剎土、十法界自在現身,這是得生淨土之後的能力,可見得這個相應在事相上講是無比的深廣。功夫成片也算是事一心不亂之淺者。如果比照《觀經》講的三輩九品,功夫成片是事一心的下三品。即使是事一心的下下品,即心口相應的功夫得力就決定往生,決定有把握生凡聖同居土。

  一些人念佛功夫不得力,就是心口不相應,口念佛,心還有妄想。古德告訴我們,念佛時心中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初步的相應。如果每天能保持一段時間,養成一個習慣,就有很大的作用。相應的時間長短依個人情況而定,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早晚可用十念法,一天至少要修九次。前清慈雲灌頂法師教給我們的十念法是早晚課,是一口氣叫一念,這一口氣當中,念的佛號多少不論,盡一口氣為一念,念十口氣,當然時間要長一點。原則還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務必在短時間當中求得相應,相應是真正的功夫,這個很重要。21-270-0001

問:由有念進入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巧入無生,是達理一心境界。請問此時之念佛,一念相應與何法界相應?功夫到此,已證上乘,往生必然。?

答:初初相應就必然往生,是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是往生實報莊嚴土。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九品,達到理一心境界是與實報莊嚴土相應,事一心功夫淺的與凡聖同居土相應,功夫深的與方便有餘土相應。可是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特殊,古來祖師大德講得很多,十方諸佛剎土都是不同的境界,如果用現代科學家的講法,這是不同的時空,今天講的四度空間、五度空間,他們與我們是不同的空間。但是在極樂世界的四土是在同一個空間,這很不可思議,所謂是一生一切生。我們功夫很差的人,生到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與實報土和方便土的菩薩,天天都在一起,這是他方世界沒有的。在他方世界,如果不是同一個程度,凡境決定見不到聖境。我們現在講三度空間的人見不到四度空間,四度空間見不到五度空間。極樂世界的人心清淨,得彌陀本願的加持,把時空完全突破,超過華藏世界,超過諸佛剎土的實報土。所以,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這是最不可思議的。21-270-0001

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入彌陀一真法界之後,功行繼續再破此一句彌陀淨執之後,請問與何法界相應?

答:那就是契入圓滿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是分分證,從圓教初住菩薩證一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跟法界一個意思。雖只證一分法身,但是決定是真實,不是虛妄。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初三、初四的月牙是分證;最後破這一句名號執著之後,入十五滿月的境界,就是圓滿的境界。這個念不破就不能得大圓滿;換言之,這一念還沒有破,那一句阿彌陀佛還要繼續念,這就是《華嚴經》上說的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這是講修行到了最高段。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他們還念阿彌陀佛,這一名號還沒有捨棄。到等覺捨了之後就入妙覺,那是究竟圓滿。到圓滿的時候法界的執著也沒有,你這個問題也沒有了。如果你還要問入什麼法界?說明你沒有入進去。到究竟圓滿的時候這些都是名相,佛、法界的名號也捨掉,什麼一真、十法界的概念都沒有,那才是圓滿究竟的一真。我們說的「圓滿究竟」都是名相,其實這個名相在他們觀念當中沒有的。21-270-0001

問:弟子在一邊學習《弟子規》,一邊學習《無量壽經》,無意之間發現《弟子規》就是《無量壽經》,乃至《華嚴經》也一樣,請老師給我印證一下,對嗎?

答:對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經大論落實到生活行為上就是《弟子規》。釋迦牟尼佛、一切法身菩薩,哪一個人沒做到?各個都是圓滿落實。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開始學。21-289-0001

問:《阿彌陀經》中描述的西方極樂世界及《地藏經》描述的地獄狀況,請問是否真實不虛,或是唯心所造?

答:一切萬法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無有例外。所以,佛在大乘經中教導我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即是真心、本性。為說明此事,佛在經典中使用了幾十種名詞。何以故?為了既能使我們明瞭真相,又不執著名詞,離名字相、離言說相,而真正明瞭佛說法之義理。此乃佛說法之善巧。

  若問國土是否真實,你先觀察我們生活的地球、現前的生活環境是否真實。如果認為此處是真實的,那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真實的,地獄也是真實的;你若認為此處是虛假的,那西方極樂世界、地獄也是虛假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如此便無過失。如果認為我們現在是真實的,西方世界是虛假的,那就錯了。

  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何以說「一切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相是假的。但能變與所變,以及現象的相續,此乃事實真相。佛說一切經,皆是為了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使我們了解真相,恍然大悟,我們的生活便自在了。相有體空,相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今天我們在一切享受之中,為何有無盡的煩惱?因為執著!不執著便無煩惱,得大自在!

  你仔細觀察大海上飛翔的海鷗,觀察水中的游魚,我們不如牠們自在。牠們真自在隨遇而安!我們何以有如此眾多的煩惱?因為有分別、執著,患得患失。若了解事實真相之後,得失之心便沒有了;無得失之心,你的苦惱就去除了百分之八十。所以,必須明瞭事實真相,然後方能過超然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超凡入聖,遊戲神通,真正得大自在,真正離苦得樂。21-058-0001

問:古德往生後再來,請問是否有詳細的資料帶回?

答:事實上,詳細的資料已非常之多,不用再帶了。三藏十二部便是最詳盡的資料!何況古大德們的講解、著述,將事理解說得非常清楚、明白。西方再來之人是菩薩,是來此處示現的。眾生愈苦,佛菩薩愈慈悲,示現的數量就愈多。事實上,我們現前社會之中,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皆有菩薩的示現,只是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而已。仔細觀察,凡是佛菩薩再來之人,皆是如理如法地修學;他所表演的行為、生活皆合情、合理、合法,堪稱社會楷模,這便是再來之人。21-058-0001

問:依師父的話,《無量壽經》先念三千遍再求解,請問這當中是否講解也暫時不聽,專誦《無量壽經》?

答:講解可以聽,並不妨礙。專誦是修定,聽講是幫助你開智慧,可以同時進行。21-080-0001

問:請問什麼是五會念佛?

答:五會念佛是唐朝淨土宗法照大師從文殊菩薩那裡傳下來的,但這個法門失傳很久了。現在的這個簡譜是民國初年的法師們編的,並非法照大師傳的。唱得很好聽,可以接引初機,但若是依照這個方法,則無法得一心。

 《彌陀經》解釋得很明白,念佛法門在修一心不亂。雖說佛法修學無有定法,但是方法要以能得清淨心、得一心為主,一心是指念佛三昧。淨宗經論說明,念佛得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得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功夫最下的也就是功夫成片,則生凡聖同居土,是五品位往生。圓五品功夫雖然很低,但是他念佛能把見思、塵沙、無明伏住。而現在的五會念佛是一面要查豆豆,一面要畫道道,這樣念佛會分心,決定不能伏煩惱,清淨心不能現前。

  念佛法門是世尊傳下來的,所依靠的經典是淨土三經。到清朝末年魏源居士加上《普賢行願品》,成為淨土四經。淨土四經的集成也是許多大德都讚歎的,理由是西方極樂世界全都是修普賢法門的,在《無量壽經》的序品裡面就明白提到「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民國時期,印光大師再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四經,而編成淨土五經。《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修學的心得報告,也是我們今天依據的經典。

  故修行淨土如果不依照經典,你就不是阿彌陀佛的徒弟。如果你還想試其他的方法,等到你不能得到一心不亂,也見不到阿彌陀佛時,你就會明白這個方法有問題。如果你再碰到他人說還有更好的方法,這就表示你是以三心二意來學佛,你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因為心不定。世出世間法要想成就,都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禪定,佛法的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故念佛的方法也就是修禪定。「心淨則佛土淨」,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只要多讀印光大師的《文鈔》就明白了。21-247-0001

問:印《無量壽經》時,在經書前面加上淨口業真言、淨身業真言和淨意業真言,後面加上補闕真言、圓滿真言和七佛滅罪真言。請問是否為夾雜?

答:這不是夾雜,可以的,但要一心誠誠懇懇去念。21-247-0001

問:親人不信佛,問地獄何在、靈魂何在、西方極樂世界何在?誰去過、誰見過?類似這些問題,請問應如何解釋?

答:有這個問題是人之常情。我在年輕時也是不相信,問題也很多。即使我在學生時代,曾經親眼看見鬼、狐狸精,我也沒有相信,還說這是迷信。遇到方東美老師把佛經當作哲學來教我時,我才認識了佛法,但還認為佛教是哲學跟迷信混雜在一起,所以我只取佛經中哲學這一部分,迷信的部分不要。學佛入了門之後,才知道佛教哲學的性相兩宗,好比佛教的大門;迷信的部分就如同是裡面的宮殿,沒看到還說是迷信。現在入了大門,看到宮殿,才曉得那個部分是佛法的精華。方東美老師到了晚年也發現從前的看法錯誤,他愈研究愈深入,愈深入愈明白。

  所以,你的親人不相信也沒有關係,我們要學香港何東爵士的老太太。何東爵士的家庭非常美滿,宗教信仰自由。他們夫妻和小孩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但是老母親是佛教徒,家中有個佛堂。老太太一生也沒有勸他們學佛、念佛,各人修各人的。老太太預知時至,往生的這一天,對家人們說:「我今天要到極樂世界去了,希望你們能念幾句佛號送我往生,也算我們母子一場。」她往生了之後,全家都信佛也皈依了。故對於不信的人,就做給他看,這非常高明。21-247-0001

問:江蘇省佛教協會已禁止流通《苦行頭陀墓林僧筆記本》,我受鹽城部分五音念佛的居士委託,請老和尚慈悲開示,墓林僧的五音念佛法如法嗎?一邊念佛一邊畫道道,能得一心不亂嗎?念一千萬聲佛號真的能往生嗎?

答:這個你不要問我,你去試一下就知不靈!現代講科學的方法,通過實驗看它靈不靈。世尊入滅之前教給我們四依法,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我們修淨宗,就是《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往生論》、《普賢行願品》,加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只是三經一論。《普賢行願品》是前清咸豐年間的魏默深居士把它附在三經後面,成為四經一論。因為《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一開端就講「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個普賢大士之德,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把《普賢行願品》附在三經後面是有根據的,是真好。

  印光老法師把《楞嚴經》裡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附在這後面稱為五經,這才真正圓滿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整個《大藏經》的心經,也是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成就眾生的第一經,很不可思議。不要看那個東西很簡單,沒有幾個字,但義理太深了,所以這個附在後面是正確的。

  我們淨宗三聖的經典,有阿彌陀佛經,有觀世音菩薩經,有大勢至菩薩經,這才圓滿具足,所以這個非常非常難得。以後不需要再附,已經圓滿了。在這五經當中取一部都能成就,你都能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是禪定,理一心不亂,那就開智慧了,那就明心見性了。所以得理一心生極樂世界是生在實報莊嚴土,得事一心生在方便有餘土,沒有得一心,功夫成片的,就是能夠伏煩惱,但還不能斷煩惱,這才生在凡聖同居土。

  日本的比叡山是日本天台宗的大本山,這個地方供養祖師的像很多,我們中國天台宗的、淨土宗的祖師造像(塑的像、畫像)在日本很普遍,他們對於祖師非常尊重。我們中國大雄寶殿,最大的一個大殿是供養釋迦牟尼佛,日本寺廟最大的大殿,是供養祖師,而供佛的、菩薩的殿都在旁邊,都小,都沒有那麼大。我看了之後很受感動,也覺得他們很如法,為什麼?你敬師才會敬佛。我們的道是老師傳給我的,老師最近,老師就像父母一樣,佛菩薩是我們的曾祖父、高祖父,那是遠之遠矣,這才是孝親尊師,日本這個表法就落實了這一點,因為有老師才認識佛,所以他把供養老師放在首要地位。

  這次我到東大寺也看到了這一幕。東大寺是華嚴宗的大本山,他們的館長(就是住持)聽說我三十年前來訪問過當時的館長,也就是現在館長的師父(那個館長已經不在了),所以特別親切地招待我。他還安排我們台中江老師的「地獄變相圖」在東大寺那邊展覽,這是很難得的。這就體現了對於祖師、老師的尊敬超過對佛,這是對的,我相信佛菩薩看到都歡喜,因為老師是直接教你的,這個很重要。總之我們要記住佛教學的原理原則。

  學佛學了這麼多年不得力,到底要從哪裡學起?佛的教學,我是依「淨業三福」。上一次王財貴到這兒來訪問,我也是告訴他要依《三字經》前面八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頭一個要肯定人性本善;第二句是「性相近,習相遠」,說明凡聖為什麼會有差距。本性是一樣的,但是習性就不一樣了,習性才變成十法界,本性是一真法界,所以「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我對儒家教學只抓住這八句,這是總的指導原則,這樣不會走錯路。

  我學佛的總綱領就是淨業三福,第一句「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十善就是修學的根,像樹木一樣,有根才會生長。十善業道還不是佛法,這是人天法,佛法建立在人天法的基礎上,你有十善業道,所以後面才有三皈。「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小乘佛法。最後一條是大乘佛法,「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我講得很清楚,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有這兩個綱領原則就像蓋大樓的骨架,它是鋼架,千經萬論、無量法門是裡面的裝飾。你沒有骨架,就不能成功,千經萬論也沒有用處。21-252-0001

問:居士在家每天除了誦《無量壽經》、《彌陀經》外,偶爾還誦《地藏經》、《大悲咒》、《普門品》,請問這樣是否夾雜?

答:是夾雜。但是如果有特別的因緣,特別是超度鬼神,可以。如果平常我們誦經夾雜,心就不能專一,專一才能得到利益,心一散亂,我們的功力也就分散掉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從前中國教童蒙,「教之道,貴以專」,那都是最高的原理原則,教跟學都要專,專就得利益,不專就很難得利益。《彌陀經》上佛教給我們的一心不亂,你想想看是學得專容易得一心,還是學很多容易得一心,你自己比較一下就曉得了。21-252-0001

問:我本人修淨土法門,齋日念《地藏經》,請問是否專修?

答:這個可以,也不一定是在十齋日,最好是用在祭祀,我們特別幫助一個人,或者是助念,或者是超度;靈界最歡喜的是《十善業道經》、《地藏經》,這兩部經他們最受用,這是專門為他不是為自己,我們自己是決定要修自己的法門,這才是專修。21-252-0001

問:受五戒沒有吃長齋,請問是否能往生?

答:能往生。往生經就是五經一論,裡面都沒有講不持齋不能往生,沒有說這個話,所以吃葷不吃素的人一樣往生,但是學佛吃長齋有好處,身體健康。你看我這個身體,在國際活動中佔很大的便宜,每個人聽說我八十歲了,都會問我身體為什麼這麼好。我吃素五十三年,身體健康,精神飽滿。聯合國開會的人年歲都比我小,大概都是四十多歲、五十多歲,比我小很多,站在我面前比我老,動作沒有我敏捷,不如我!所以我這個樣子也產生很大的宣傳效果。當有人問我如何保養時,我就將吃長素和心地清淨的好處告訴他。21-252-0001

問:佛教淨土講單修一門,除每天誦《無量壽經》外,請問是否就不需要看和讀誦其他經,例如《大悲咒》、《心經》等?

答:這也不一定,之所以主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因為這個方法對中下根性的人有大利益,然而上上根的人可以同時多修幾樣東西,只不過這種根性的人的確比較少。中下根性的人一門深入決定得利益,到一經通的時候你才通一切經,那就不困難了。21-253-0001

問:請問淨土的境界、環境是怎樣的?我們如何證明有淨土?因為我們去淨土要經過往生,在我們還沒有往生之前,我們能夠證實有淨土的存在嗎?

答:能夠,現代科學家已經給我們做出證明了,佛經典說,「心淨則佛土淨」。這個淨土是你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我從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得到證明了。水是礦物,它不是生物,植物才是生物。但是他做了十年的實驗,證明這個水有見聞覺知,它會看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人的意思很好,它變出的結晶在顯微鏡之下觀察,非常的美好;如果我們的念頭不好、不善,它變現的這個相就很難看。所以這就說明所有一切環境是隨我們的心變,我們的心如果清淨、如果善良,現在這個世界就會變成淨土。西方世界那個地方的人,每個人的心都是善良的、都是清淨的。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心,如果都變成清淨善良,我們這個淨土跟西方淨土沒有兩樣。所以是境隨心轉,佛門常講境隨心轉,不是心隨境轉。境隨心轉已從科學家的實驗中得到證實。

  所以我告訴江本勝博士:佛經裡面講礦物有見聞覺知你發現了,這個很難得。但它還有四種德,色、聲、香、味,四個你只看到一個色,你今天看到是色,顏色,但是它還有音聲、還有香、還有味道,所以後面還有三個德,你還要好好努力。21-254-0001

問:往生淨土那條路,請問我怎樣去練習,而且肯定能夠到達淨土?

答:淨土裡面講三樁事情,實在跟《古蘭經》的六種信意思非常接近,它講信、願、行。我們對於淨土確實深信不疑,佛家講淨土,伊斯蘭講天園,基督教講天國,其實都是一樁事情。所以只要心地清淨,心地善良,你決定能夠生到很好的地方。宗教都信有來世,信因果;伊斯蘭教裡面,信一切都是前定。前定就好像宿命論,雖然在佛法裡面也講前定,但是自己的福慧每天都在進行加減乘除,你一個善念就加,一個惡念就減,大善就乘,大惡就除,天天有加減乘除,所以命運可以自己改變。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後,雖然世界有很多種,但我們想到哪裡就可以到哪裡,命運由自己造,真的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一定能夠求得到的。21-254-0001

問:每天讀《無量壽經》兩、三遍,還有讀《太上感應篇》、《弟子規》、《了凡四訓》,聽經則是專聽師父講的《太上感應篇》,請問這樣可不可以?

答:可以。讀誦也要一門深入,最好聽什麼經就讀什麼經,念頭才能專一,專一就能收到效果;若力量一分散,效果就沒有。這個道理外國人知道的少,中國人現在也不相信我們幾千年來祖祖輩輩相傳的這個方法,不信那就沒有辦法。21-261-0001

問:讀《無量壽經》就專聽《無量壽經》,請問平常師父所定的學員們的德行教育課程還聽嗎?

答:德行教育課程那是根本,沒有這個基礎,讓你學《無量壽經》、學《華嚴》三百年,最後還是失敗,絕對不會有成就。所以,根本的根本就是《弟子規》,你能夠把《弟子規》做到,就好像蓋房子,你一定蓋得很好。你沒有這個基礎,就好像蓋房子沒有地基,你蓋一半一定會倒掉。謝老師在東天目山講《弟子規》,東天目山出家人很多都跪在他面前,痛哭流涕懺悔:我們出家到現在才曉得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說我們相信人性本善,只是在迷,沒有人啟發,謝老師講經是讓他們的慚愧心生出來。人最怕的是不知道慚愧,不知恥,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真叫無救。他聽到他會哭,會流眼淚,會跪到地下懺悔,這個有救,真能回頭。21-261-0001

問:修淨土行的人,都講到乘願再來度眾生,但是為什麼沒有聽到有人說過確實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些佛菩薩乘願再來,或者在臨命終之前跟大家講他是從極樂世界再來的?

答:歷史上有記載的,永明延壽、善導大師,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寶誌公,觀世音菩薩再來的;近代的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多得很!只是再來人不會透露身分,這是佛門的規矩。透露身分你是妖言惑眾。所以真人不露面,凡是暴露自己身分,說自己是什麼,全是假的,全是騙人的。只有一種條件,說了馬上就走,就往生,那是真的;說了之後你還不走,假的,這是佛門的規矩。乘願再來的太多了,肉眼凡夫不認識。21-261-0001

問:受了五戒,無意中犯了口業,發覺後馬上懺悔,請問這樣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常講,真正往生的人,一萬個人當中只有兩、三個,你就知道去極樂世界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但是不能往生也算有成就,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與阿彌陀佛、淨土結了緣,這個金剛種子永遠不壞,到什麼時候才能往生?也許來生後世,也許要幾十劫、幾百劫之後,這是善導大師常說的「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就是你能不能遇到往生的緣分。

  緣分是《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一生當中具足這三個條件,肯定往生。可是這三個條件能夠在一生具足的原因是,第一、有好老師,第二、有好的學習環境,第三、有好的同參道友,這是增上緣。你沒有好老師指點,盲修瞎練,把經典意思理解錯了,自己以為是正確的,這對往生就造成障礙。

  自古以來修行人常常講依眾靠眾,可是共修人多是非就多,妄念就多,到底怎麼辦?現前這個社會,要有真正的修行道場是希有難逢。我們這個道場還不算是真正修行道場,因為沒有從根本學。根本就是家庭教育,淨宗修學所依據的是「淨業三福」,它好像三層大樓,沒有第一層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怎麼會有第二層、第三層?

  所以這些年來,我們特別提倡《弟子規》。希望同學們把兩年的倫理道德教育,《弟子規》、《十善業道經》完全落實。會念、會講、會背,那個沒有用處,這兩門做到,修淨土的會往生,修禪的會得禪定,修教的有希望得大開圓解,世出世法都能成就。如果沒有紮根,無論修什麼法門都是與這個法門結緣而已,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

  一個修淨土念佛求往生的人,從什麼地方修起?《無量壽經》中佛教導我們,從善護三業修起,把口業放在第一。你看佛講經,一切經裡講到三業,都是身業、口業、意業,這個順序;唯獨《無量壽經》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然後才是「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所以無論你受不受戒,只要你是真正想往生的人,決定不犯口業。

  不犯口業就是佛講的四個原則,「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批評人;「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讓別人產生不好的感受。口業最容易犯,所以古大德教導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言多一定有過失,沒有必要的話不說,多念佛就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所以一定要落實《弟子規》、《十善業道經》,這樣修行我們才有往生的希望。21-267-0001

問:修淨土法門,在農曆七月份,每天讀誦《無量壽經》之後,再讀《地藏經》,請問如法嗎?還是誦《阿彌陀經》比較正確?

答:誦經都是好事情,農曆七月是中元節,就是鬼節,在自己修學之外,加持《地藏經》,這是你的慈悲,幫助餓鬼道的眾生,這不妨礙自己修行,冥陽兩利。可是如果「口誦彌陀心散亂」,誦《無量壽經》,誦《彌陀經》,那個心還是有妄想,妄念紛飛,這個樣子有口無心,「喊破喉嚨也枉然」。

  經不是念的,經是教誨,誦經一定要能解經意,理解之後要真正能夠依教奉行,把經典裡面的教訓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生活、行為。這樣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才能跟經典相應,合而為一,就決定往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誦《地藏經》,也要依教奉行,鬼神才得利益,單單是念,我們自己的心行不相應,鬼神得利益很少。《地藏經》是講孝親尊師,如果我們能夠在七月特別加強孝道,對老人、對長輩知道尊敬,對父母知道孝順,那你念經就有功德。增長自己的孝敬,然後擴大能夠孝順一切眾生,決定不傷害一切眾生,這個功德利益就殊勝了。21-267-0001

問:修淨土同修參加超度亡靈的法會,加誦《地藏經》,請問是否夾雜?對修淨土法門及將來往生極樂世界會不會有影響?

答:沒有影響。如果這個臨終的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緣就更殊勝,不但沒有影響,對你有好處。因為你能送一個人往生成佛,這功德很大!大慈菩薩講的,如果你在一生當中能夠幫助兩個人真正往生,比你自己一生修行的功德還大;你能夠幫助十幾個人往生成佛,這個福報就太大了。我們肯幫助別人,我們臨終的時候有很多人幫助我們,所以臨終助念是好事情,功德無比殊勝,但是一定要如法。

  古德有一本小冊子《飭終津梁》,那是專門教導我們怎樣送人往生,在助念的時候應該遵守的規矩,寫得很清楚。現在有《飭終須知》是依照《飭終津梁》重新用白話文寫的,內容大致相同,文字更淺顯,參加助念、送人往生,遵守這個規矩就好。21-267-0001

問:如果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的,修行不會退轉,又沒有罪業,為什麼會有菩薩和其他佛國眾生會往下墮落,以致產生千差萬別的層次?

答:這說明這些眾生不是從極樂世界來的。從極樂世界來的都是乘願再來的菩薩,是來度化眾生的,決不會墮落。21-268-0001

問:為什麼說末法時期的眾生,大多數要修淨土才能獲得解脫?

答:釋迦牟尼佛在《大集經》裡面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現在生在末法時期,用念佛法門把自己的貪瞋痴伏住,就能往生,就能出六道輪迴。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都沒有的。其他法門都是要斷貪瞋痴,才能了生死出三界,但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念佛法門的四個階段,「信、解、行、證」。現在人多半修行,信——不真;解——沒有理解;半信半疑又不懂得經教,盲修瞎練的多。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一天講八個小時,目的是在告訴我們,教理非常重要,修行人要把教理學得透徹。你若真的想精進,可每天聽講經八個小時,用功念佛修學八個小時,每天十六個小時,天天不間斷,這樣才會有成就。21-271-0001

問:請問佛性是否為神識?是否臨終阿彌陀佛接引這個神識往生淨土?

答:念佛往生,確實是阿彌陀佛接引我們的神識往生,不是這個身體往生。身體有生滅,我們的靈性不生不滅。靈性就是神識,跟佛性不一樣,佛性是我們自性裡面的真實智慧,這是佛性。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若迷了,佛性就被覆蓋了,等到覺悟後,明心見性,佛性就現前了。21-271-0001

問:具足信願行,一心念佛,請問是否決定往生淨土?

答:你有這個願望非常好,可是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兩、三個。信、願、行沒有做到,原因就是沒有真正懂得這三個字,故千萬不要以為這三個字我都有。因此,讀經、研究教理就非常重要。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從來沒有帶我們念過一次佛,而是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一生都在教學。

  理論、方法、境界的明瞭非常重要。研究經是幫助自己明瞭,自己明瞭得愈透徹,信心就愈堅定,願力就愈堅固,對這個世界一切人、事、物愈沒有染著,就能做到往生有把握。最明顯的染著就是七情五欲,喜怒哀樂愛惡欲,看這個歡喜,看到那個討厭,這些都是修行的障礙。故修行就是要順境、善緣決定沒有貪著,逆境、惡緣決定沒有瞋恚,自己的心永遠是清淨、平等、覺而不迷、真正慈悲的,慈悲裡頭不附帶任何條件,這才是真正慈悲。21-271-0001

問:有人說西方淨土跟極樂世界不一樣,請法師開示。

答:這是錯誤的,西方淨土就是極樂世界。希望你要覺悟,不要被人騙了,你被人騙了,吃虧上當,那就很可憐了。21-271-0001

問:有人說經書不用看,因為經書內容有出入。

答:這是錯誤的。「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是佛教給我們的四依法。經書是從印度梵文翻過來的,是有憑有據的。像《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你都要學,不學,你就會胡說八道、胡造謠言。21-271-0001
 

問:在新加坡最近的一次車禍當中,全車有四十多個人都罹難了。唯有一個女眾很幸運,沒有受到傷,但在災難中精神恍惚。有人就說,只要平時信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念佛未得清淨心,或者臨終時沒有念佛,阿彌陀佛也會來接引往生淨土,請問這個說法正確嗎?

答:「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如果經典沒有,我們不能相信。我們是修淨宗法門,經典要依淨宗的經典,淨土五經一論。故我們還是一定要老實念佛,臨終的時候自己不能念要靠助念,助念是念念提醒自己。21-272-0001

問:聽說可以不依《無量壽經》會集本修學,但必須以五種原譯本的經文為準,並且又舉出唐譯本所說的,到了極樂世界,乘願再來時,也是會有隔陰之迷,以此來證明會集本的不善。但是弟子去查閱唐譯本時,卻又見到魏譯本經文之詳略不同。望師父慈悲開示。

答:經本都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但只要這個本子收錄於《大藏經》,就決定沒有問題,《大藏經》是歷代高僧大德們所肯定的,入藏的一個標準,就是天下善知識都共同承認的。你對《無量壽經》有疑惑,可以不依這部經,其他的淨宗四部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都行。但是一定要知道「心淨則佛土淨」,心不清淨則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更不用說是我們凡夫的障礙了。心裡常覺得翻譯有問題,就不能隨文入觀,就不能生淨土。《阿彌陀經》的《要解》是蕅益大師作的,印光大師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的,讚歎這個《要解》時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到極處了。如果你把《彌陀經》學通了,修學這個《無量壽經》也就能通。

  我們現在學習的《無量壽經》是依夏蓮居的會集本,依這個本子修行往生的人不少。最明顯的例子是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老居士,他往生就是因為聽我講《無量壽經》,他每天聽八個小時,兩年沒有中斷,一面是聽經,一面是念佛,他真的是萬緣放下,預知時至走的。

  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講「信」講了六條,第一個要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信自己有善根,相信自己這一生決定能生極樂世界,決定能親近阿彌陀佛。如果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佛也幫不上忙。第二信他,就是要相信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那就有必要讀會集本。因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過很多次這部經,每次講當然都不一樣,所以結集下來之後都稱為《無量壽經》。讀會集本就相當於五種原譯本統統都讀到,這樣你才能完全明白世尊對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21-272-0001

問:請教四十八願中第二十二、二十三願,在清淨平等覺的西方淨土,於往生時還要有變性的手術嗎?這是否是接引眾生的方便說?

答:這就是女身轉男身,你操這麼多的心,就沒有清淨心,恐怕極樂世界就去不了了。遇有看不懂的經文,不要勉強,不懂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用清淨心、真誠心去學習,時間久了自然就懂。中國古人常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用清淨心讀一千遍後你心定了,智慧就會開,那個不懂的地方全都懂了。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但他心地清淨,就有很高的智慧,無論什麼樣的經,你念給他聽,他能替你解決問題。而我們的心是浮躁心,煩惱習氣很重,把智慧障礙住了,智慧不起作用。

  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宇宙萬有,萬事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就說明你若能達到清淨心,你的真心就能現能變,世出世間的道理都會懂。懷疑是清淨心裡頭最大的障礙,讀經要不懷疑,用恭敬心去讀,戒定慧都具足。21-274-0001

問:世人畫的阿彌陀佛相,胸前沒有卍字符號,魔是否會變臨終時胸前沒有卍字符號的阿彌陀佛來接引,能跟他走嗎?

答:我們的本尊是阿彌陀佛,那麼將來接引的相一定是他,這就是相隨心轉。若是在臨命終時魔來干擾,他不可以現本尊,他現本尊就犯法了,護法神就干涉他。所以他來欺騙你,一定是現釋迦牟尼佛身、現藥師佛身,現別的佛來接引你。你如果念觀世音菩薩,學觀音法門,觀音就是你的本尊,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那一定不是真的,而是魔或冤親債主的化身。

  所以不要常常換供養的像,我們平常只要供養一尊,天天看他,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的相就跟自己供的這個像一樣。21-275-0001

問:請問我們要如何修持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學佛人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他的大事已圓滿了,不但是這一生的大事,而且是生生世世修持的大事情。如何才能有把握往生?必須依據《淨土三經》所講的理論與方法,特別是《無量壽經》講得詳細。諸位必須要讀誦,一定要理解。
往生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三輩往生品」提出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一句經文非常重要,也很深廣,與《彌陀經》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可以互相參研。

  蓮池大師寫的《彌陀經疏鈔》,將此句經文做了很詳細的說明,佔全部《疏鈔》的八分之一。古代的線裝書版本,《疏鈔》總共是四冊,而解釋這一句就用了半冊。由此可知,這是非常重要的經文,一定要細心去讀誦、研究,然後才知道自己應當如何做,這一生才決定得生。

  另外還有一種情形,就是我們常講的真正老實人,這種人不懂教理也沒有關係。但是這種人太少太少了,希有難逢!像倓虛老法師說的,往年諦閑老法師有一個徒弟,四十多歲出家。出家之前是做鍋漏匠,就是挑一個擔子補鍋、補碗,做這種生意非常辛苦,賺的錢很少。他不認識字,也沒念過書,從小跟著諦閑老法師一塊長大,以後看到諦閑老法師出家,也要求出家。起初諦閑老法師不答應,到以後被他纏得沒法子就答應了。

  但他提出一個條件說:「你想出家,一定要聽我的話。」他說:「那沒有問題,我既然拜你做師父,你怎麼說,我就怎麼聽、怎麼做。」諦閑老法師說:「這個行!」就給他剃頭,之後叫他不要受戒,也不要住在道場,原因是怕他什麼也不會,與大眾相處,人家會嫌棄他。所以,諦閑老法師在鄉下找了一個破廟,讓他去住。只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什麼都不要想,什麼都不要管,一句佛號念到底,將來一定有好處!

  鍋漏匠真老實、真聽話,他就依教奉行念了三、四年,功夫真的成就,預知時至,站著往生。死了之後還站了兩、三天,等諦閑老法師給他辦後事。他真的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老實人。所以,他不用研究教理,也決定有成就。但是一般人不行,一般人的妄念很多,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這樣的人一定要通達教理,要了解事實真相,要斷疑生信,慢慢才會學老實。所以,我們自己想想,有沒有像鍋漏匠這樣的老實?如果不老實,一定要在教理上下功夫奠定基礎,依照經典上的理論、方法、境界,認真修學,才能決定得生。24-007-0003

問:學佛的目的是要成佛,當然是愈快愈好,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就能成就,所以我直接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請問這個看法有沒有錯誤?

答:你的看法決定正確!此與佛所講的完全相應,確實要在這一生成就,就是要有這種想法和做法。24-007-0003

問:有些人認為去西方極樂世界很難,見佛極為不易,所以他們的重心放在大法師身上,想依靠這些大法師。我的想法是與其依賴這些大法師,何不去依賴宇宙之中最厲害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比大法師厲害多了,末法眾生他都能度,否則就不算厲害了。請問這樣想有沒有錯?

答:你想的非常正確。佛在四依法裡告訴我們:「依法不依人」,人是什麼?就是你所講的這些大法師。大法師他縱然修得好,他能往生,但與你不相干,你靠他能靠得住嗎?所以,一定要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如果你家裡供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你依靠他,那也錯了。諺語常講:「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你依靠他,怎能靠得住?一定要依靠真正的阿彌陀佛,真正的阿彌陀佛在何處?《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就是真正的阿彌陀佛。你依照經典上的理論、方法與境界,透徹的明瞭,認真去修學,努力去做到,就是全身投靠阿彌陀佛。

  我曾經說過,如果你將《無量壽經》上所有的教訓百分之百做到了,就能上上品往生;你能做到百分之九十,還有百分之十做不到,就是上中品往生;假如你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還有百分之二十做不到,那你是上品下生。如此遞減,減到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換言之,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往生就靠不住了。我是用此方法來解釋三輩九品。

  佛法重點在於行、在於實踐,光說不行,不能成就。一定要在行,你的見解、看法是正確的,一定要努力認真去修學。法師只能為我們介紹,他對我們的恩德是將佛法介紹給我們,我們感激他的恩德。至於修行一定要靠自己,不能依賴法師。

  我們講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寶,三寶是覺、正、淨,佛是覺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淨而不染;不是皈依泥塑木雕的佛像,不是皈依經本,不是皈依出家人。希望大家一定要留意,千萬不要錯了方向,否則我們好心修學,最後的結果不是自己的願望,就非常可惜!24-007-0003

問:請問「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答:這一句佛號的意義太深廣了,我在此地略微解釋一下。「南無」不能念成南方的「南」,有無的「無」,這麼念法就錯了。這個名號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一定要念漢唐時候的音才準確,念「拿摩」,這是古音。「南無」是恭敬禮拜的意思,亦是皈依的意思,所以此二字是恭敬之詞,就是我們頂禮、敬禮、皈依。「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導師的名號,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常念這一句名號,就是要恭敬阿彌陀佛,要皈依阿彌陀佛,更鼓勵我們發願求生阿彌陀佛的國土,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導,成就圓滿菩提,這是釋迦牟尼佛對學生最大的期望。

  「阿彌陀佛」翻成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無量覺的意思。無量覺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這個意思內容太深廣了。我們將之歸納起來,阿彌陀佛的意義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四十八願,這就是無量覺的濃縮;若將之展開,就是全部的《無量壽經》。因此,我們可以說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名號的註解,而《無量壽經》是四十八願的註解。但《無量壽經》還只是略說,再詳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實在講是《無量壽經》的詳細說明。有沒有更詳細的?有,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細說。諸位要是能從這個意義上去體會,就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

  所以,佛教導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都念到了,一句也沒漏掉,在佛法裡可說是大總持法門。總持就是現在所講的總綱領、總原則,「南無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我們受持這一個總綱領、總原則,發願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決定成就,決定得生。這是佛的名號簡單的解釋。24-007-0004

 

淨空老法師專集網站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