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站首頁>報恩講堂> 八十華嚴 > 疏論節要 >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現在選擇: 《請先點播集數》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1997.8.30 啟講於 新加坡 / 編號:12-016 / 共 25 集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下載BT種子 (影音、文字、教材、或從FTP)
 

「華嚴經疏論節要」,「經」是經文,《華嚴經》的經文,「疏」是清涼大師的《疏鈔》,「論」是李長者的《合論》。我們沒有時間講全經,所以選講「經、疏、論」,把裡面重要的東西,對我們現代生活、修學很要緊的這些開示提出來,我們在一起研究討論,認真來學習。這就跟唱平劇類似,沒有時間唱全本,就選精彩片段。

 

 
   

  
會自動播放首集,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收聽或下載。若播放不順,請手動選擇主機,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選好主機,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請依需求按「確定」後下載,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無法閱讀請看此

宣講
日期
講演文字
mp3
點播
1997/8/30

第1集:【12-016-0001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云何名修菩薩道。有往有復。名修菩薩道。】
【觀眾生心所樂欲。名之為往。隨其所應而為說法。名之為復。】
【自入三昧。名之為往。令諸眾生得於三昧。名之為復。】
【自行聖道。名之為往。而能教化一切凡夫。名之為復。】
【自得無生忍。名之為往。令諸眾生皆得此忍。名之為復。】
【自以方便出於生死。名之為往。又令眾生而得出離。名之為復。】
【心樂寂靜。名之為往。常在生死教化眾生。名之為復。】
【自勤觀察往復之行。名之為往。為諸眾生說如斯法。名之為復。】
【修無相無願解脫。名之為往。為令眾生斷於三種覺觀心故而為說法。名之為復。】
【堅發誓願。名之為往。隨其誓願拯濟眾生,名之為復。】
【發菩提心。願坐道場。名之為往。具修菩薩所行之行。名之為復。】
【以上十句。皆上句自利為往。往涅槃故。】
【下句利他為復】
【復於生死。化眾生故。雖有往復。總為返本還源。復本心矣。】
【清涼著疏。首敘法界。以是此經之所宗。又是諸經之通體。諸法之所依。一切眾生迷悟本。一切諸佛所證窮。諸菩薩行自此生故。初成頓說。故不同餘經。】
【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下載
1997/8/31

第2集:【12-016-0002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若有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知妄本自真。見佛則清淨。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
【如來智海。識浪不生。澄渟清淨。至明至靜。無心頓現一切眾生心念根欲。心念根欲。並在智中。如海含象。】
【一切法皆如。豈妄外有真。真如遍一切。豈真外有妄。是知真妄常交徹。亦不壞真妄之相。則該妄之真。真非真而湛寂。徹真之妄。妄非妄而雲興。】
【求佛智者。無所求中。吾故求之。心鏡本淨。久翳塵勞故。恆沙性德。并埋塵沙煩惱中故。以順性無慳貪等。修檀施等故。諸佛已證。我未證故。又理不礙事。不妨求故。事不礙理。求即無求故。若此之修。名為無修。無修之修。修即無修。為真修矣。】
【深入法性。永出有海。依佛功德。離結使縛。住無礙處。其心寂靜。猶如虛空。於諸佛所。永斷疑惑。於佛智海。深信趣入。】


下載
1997/9/6

第3集:【12-016-0003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文殊菩薩勸諸比丘。住普賢行。入大願海。成就大願海故心清淨。心清淨故身清淨。身清淨故身輕利。身輕利故得大神通。無有退轉。得此神通故。不離文殊師利足下。普於十方一切佛所。悉現其身。具足成就一切佛法。】
【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護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脫。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
【經偈云。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界。在於一塵內。一切塵悉然。】
【有一聰慧人。淨眼悉明見。破塵出經卷。普饒益眾生。】
【佛智亦如是。遍在眾生心。妄想之所纏。不覺亦不知。】
【諸佛大慈悲。令其除妄想。如是乃出現。饒益諸菩薩。】
【是以諸師。盡命弘傳。】


下載
1997/9/7

第4集:【12-016-0004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大方廣佛華嚴經者。即無盡修多羅之總名。大以曠兼無際。方以正法自持。廣則稱體而周。佛謂覺斯玄妙。華喻功德萬行。嚴謂飾法成人。經則貫攝常法。】
【三種三寶。】
【同相三寶。】
【佛體之上。有覺照義。名為佛寶。】
【違諍過盡。是名僧寶。】
【即以無漏法界功德為體。】
【法上有三。法有覺性。】
【軌持即是法寶。】
【法體無違。】
【觀智為覺。即是佛寶。】
【軌則為法寶。】
【在眾無違。無違眾生。名為僧寶。】
【若約理義融現。】
【心性本覺。即是佛寶。】
【恆沙性德。皆可軌持。即是法寶。】
【此恆沙德。性相不二。冥合無違。名為僧寶。】
【佛即是法。法即是眾。】
【是三寶皆無為相。與虛空等。是故若就覺義。並稱佛寶。】
【軌則而言。無非法寶。冥符和合。莫不皆僧。義說有三。不可為一。然無別體。豈為異耶。故云同相。】
【別相三寶。即如前科。佛則橫該一切。豎徹十身。法則通四。僧雖該攝。偏語大乘。但舉文殊普賢。】
【住持三寶。】
【一、十身之中有力持身。及形像等。】
【二、其修多羅。即住持法。】
【三、住持之僧。】
【此會含菩薩中。】
【然三三寶通於諸乘。】
【有其勝劣。】
【以義料揀。歸勝非劣。】
【一理統之。】
【三三無異。並皆歸敬。顯敬無遺。】


下載
1997/9/13

第5集:【12-016-0005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著述所為。使令法眼圓滿。化盡含生故。但願大法弘通。眾生利樂。本意皆為眾生。得同普賢諸佛耳。良以普賢該因徹果。佛前佛后皆悉有故。普賢即是諸佛根本故。法界體故。金剛頂經云,十方諸佛禮普賢者,亦斯義矣。】
【無邊海會。各入解脫之門。境界萬差。同趣如來智海。】
【海慧菩薩云。如來境界無有邊。各隨解脫能觀見。】
【是以經論有多家解釋。】
【加行賢人。】
【當代時英。】
【所見不同。】
【並傳於世。】
【以聖教為明鏡。照見自心。以自心為智燈。照經幽旨。】
【使造解成觀。即事即行。口談其言。心詣其理。】
【心同諸佛之心。無違教理之規。暗蹈忘心之域。】
【如來化身。所轉法輪。無有窮盡。所謂智慧演說法輪。斷諸疑惑法輪。照一切法法輪。開無礙藏法輪。令無量眾生歡喜調伏法輪。開示一切諸菩薩行法輪。高升圓滿大智慧日法輪。普然照世智慧燈法輪。辯才無畏種種莊嚴法輪。】


下載
1997/9/14

第6集:【12-016-0006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無用而常足者。莫妙乎道。有用而弘道者。莫大乎位。】
【行布是教相施設。圓融是理性德用。相是即性之相。故行布不礙圓融。性是即相之性。故圓融不礙行布。】
【欲登妙位。非行不階。行亦二種。一頓成諸行。一行一切行。】
【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一。】
【普賢行品說。一斷一切斷。一障一切障。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若如此修。則頓成勝行。】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偈云。不可說諸劫。即是須臾頃。莫見修與短。究竟剎那法。皆以圓融也。】
【二遍成諸行。此即行布。】
【謂自大菩提心體相功德。五位等覺中行。】
【菩提心為始。體即三心。】
【正念真如法故。】
【即是大智無所執著。】
【二、深心】
【樂修一切諸善行故。】
【即是大願】
【四弘】
【三大悲心。救護一切苦眾生故。】


下載
1997/9/20

第7集:【12-016-0007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經云。菩提心燈。大悲為油。大願為炷,光照法界。光即直心。炷即深心。油即大悲心。多以三心為體。上求下化。照理起行。不出此故。】
【又云,欲見十方一切佛,欲施無盡功德藏,欲滅眾生諸苦惱,宜應速發菩提心。菩提心為萬行之本,即此發心,便名為行。】
【欲成行位。須解法理。不體理事。行亦非真。】
【因果理事。皆由眾生性有。】
【若性非金玉。雖琢不成寶器。】
【良以眾生色性德而為體。依智海以為源。】
【但相變體殊。】
【情生智隔。】
【今令知心合體】
【達本情亡】
【故談斯經。】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下載
1997/9/21

第8集:【12-016-0008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有作之修。多劫終成敗壞。無心體極。一念便契佛家。】
【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等法界三業悔過。一斷一切斷。若如是知。是真實懺悔。一切罪惡悉得清淨。】
【如來法身是妙功德果。功德無邊。果亦無邊。功德無相。果亦無相。功德方便。果亦方便。無邊故量齊虛空。無相故妙同實相。方便故無感不形。是為如來真妙法身。陰界不攝非有非無,以有此身。為萬化之本。故得於中無感不應。】
【眾生真心名如來藏。隨無明等緣作諸眾生流轉三界。而此真心自性不失。】
【若諸眾生。觀察境界。修習法門。則得智慧清淨明了。而如來智。平等無二。無有分別。但隨眾生心行異故。所得智慧。各各不同。】
【體相二大。俱名法身。以性功德本自有故。用即報化。】
【依三昧將有說。必須靜鑒前理。受諸佛加。從定起而發言。言必真當。言必真當故。受者之心。自然篤矣。】
【此三昧是法體。非證不說。不證而說。則是生滅心行說實相法。】
【觀機審法。須藥病相當。方可說故。】
【為受佛加。成軌儀故。】


下載
1997/10/4

第9集:【12-016-0009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故於諸會。多明入定為說經緣。其所入定。皆盡法源。業用難思。以盡法源故。並感諸佛三業加等。】
【法無廢興。弘之由人。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般若論云。法欲滅者。修行滅故。】
【今此能說。通三世間。開即為五。謂佛菩薩聲聞眾生及器。若無聽者。終無有說。】
【內無德本。外豈能談。】
【慈悲深厚。無問自談。敬法重人。誠請後說。】
【初心識昧。未解諮求。上智慈悲。騰疑啟請。】
【聖無常應。應于克誠。心冥至極。故得佛加。以三昧力故。感十方諸佛現前。】
【諸佛同加即同說。一說一切說有四句。一說是一說。一說一切說。一切說是一說。一切說是一切說。】
【口業勸說以益辯。】
【意業與智以益智。】
【身業摩頂以增威。】
【如來有力有慈。】
【常冥加故。未定緣闕。不容有顯故唯有冥。又有意加故言必有。】
【經有五義。一曰涌泉。二曰出生。三曰顯示。四曰繩墨。五曰結鬘。】
【出生則展轉滋多。義同井索。有汲引故。】
【顯示正是聖教。顯事理故。】
【繩墨則楷定正邪。】
【亦是繩之為經,能持於緯,同席經義。】
【結鬘同線。】
【線能貫華。結成鬘故。】


下載
1997/10/5

第10集:【12-016-0010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毘尼翻為滅。滅有三義。一滅業非。二滅煩惱。三得滅果。】
【教海沖深。法雲彌漫。智光無際。妙辯叵窮。法華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是法不可示。言詞相寂滅。】
【以無言之言。詮言絕之理。以無變之變。應無窮之機。】
【經云。了法不在言。善入無言際。而能示言說如響遍世間。】
【如來隨一切眾生心行欲樂。無量差別出若干音聲。而轉法輪。】
【如來祕密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亦復如是。唯除第十地菩薩。餘一切眾生聲聞獨覺。乃至第九地菩薩。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攝不能持。】
【經云。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
【經云。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一佛乘者即華嚴矣。】
【隨聞一法起種種解。圓機受教無教不圓。偏機受教圓亦偏矣。】
【佛有三語】
【一隨自意語。說自所證一實等故。】
【二隨他意語。】
【一向方便引眾生故。】
【三隨自他意語。】
【善會佛意。所說權教乃是隨宜。】


下載

分頁顯示: 第 1 頁 / 總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