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站首頁>報恩講堂> 紹述祖德 > 惠能大師 > 六祖壇經
現在選擇: 《請先點播集數》
 
六祖壇經
1981 啟講於 台灣中廣 / 編號:09-004 / 共 41 集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文字)
下載BT種子 (影音、文字、教材、或從FTP)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般習慣略稱「六祖壇經」,或者「壇經」。這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教誡僧徒四眾的語錄,後人尊稱為「壇經」。

  曹溪原本的章目次第,與正統本幾乎完全相同。正統本分全經為九章,曹溪本多一章「付囑流通第十」。十章大義,略介如次:

  『悟法傳衣第一』,這一章正是大師最初於大梵寺一日所說之完整記錄,說明悟入摩訶般若波羅蜜,教人「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無上法門,以及祖師自己得法、修學的經過,是乃三轉法輪之現身作證轉也。

  『釋功德淨土第二』,六祖在這一章開示功德的定義,並且指導我們要捨有為功德,修顯自性功德。

  本經自此章以下,都是眾門人總結祖師三十七年教學法語,分類纂輯而成,並非一會所說。

  『定慧一體第三』,這一章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心傳大本。

  『教授坐禪第四』,這一章是宗門修行方法的總綱領,最高的指導原則。不但參禪要明瞭遵守,就是念佛人也應該記取,才能念到理一心不亂,即是上上禪。

  『傳香懺悔第五』,這一章是講見性成佛,內容有五段:第一段,傳授「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第二段,教發四弘誓願。第三段,授無相三皈依戒。第四段,開示一體三身自性佛,令學者悟入。第五段,說無相頌五首,旨在滅除吾人多生多劫所造罪障,罪障消除即是見性成佛。

  『參請機緣第六』,這一章列舉十三位門人請益機緣,來做一個教、學、修行的榜樣。在這一章中,亦見祖師被機點化、說法利生之大。我們在這一章看到,古大德無論解門或是行門,莫不皆是以悟入為宗。

  『南頓北漸第七』,這一章是對當時禪宗弘揚趨勢的記述,是史實。

  『唐朝徵詔第八』,這一章記載當時朝廷帝王遣使引請供養、請益,師以老疾辭,及其對使者的開示,誠能發人深省。

  『法門對示第九』、『付囑流通第十』,流通本將此兩章合併,改為「付囑品第十」。這一章是六祖教授其門人說法不失本宗宗旨的典範。

 

 
   

  
會自動播放首集,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收聽或下載。若播放不順,請手動選擇主機,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選好主機,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請依需求按「確定」後下載,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無法閱讀請看此

宣講
日期
講演文字
mp3
點播
1981

第1集:【09-004-0001

六祖壇經


下載
1981

第2集:【09-004-0002

六祖壇經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名璩,與官僚入山。請師於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大師告曰:善知識!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能嚴父本貫范陽,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能一聞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云: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禮拜五祖。】


下載
1981

第3集:【09-004-0003

六祖壇經

【能安置母畢,即便辭親,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問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予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
【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經八月餘。】
【祖一日見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知之否?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下載
1981

第4集:【09-004-0004

六祖壇經

【眾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必是他得,我輩謾作偈頌,枉用心力。諸人聞語,總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何煩作偈?】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得法。大難!大難!】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間,擬請供奉盧珍畫楞伽經變相及五祖血脈圖流傳供養。神秀作偈成已,數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體汗流,擬呈不得。前後經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
【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秀書偈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秀復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障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歎善哉!】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神秀作禮而出。又經數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下載
1981

第5集:【09-004-0005

六祖壇經

【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房過,唱誦其偈。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童子言: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此偈,依此偈修,免墮惡道。能曰:我亦要誦此,結來生緣,同生佛地。上人!我此踏碓八個餘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童子引至偈前作禮。能曰: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能聞已,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別駕言:獦獠,汝亦作偈,其事希有。能啟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云:亦未見性。眾人疑息。】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即問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心法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下載
1981

第6集:【09-004-0006

六祖壇經

【祖復曰: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
【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處去?祖云: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惠能三更領得衣缽,云:能本是南中人,久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驛邊有一隻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艣自搖。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艣。五祖云:合是吾渡汝。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五祖歸,數日不上堂。眾疑,詣問曰:和尚少病少惱否?曰:病即無,衣法已南矣。問誰人傳授?曰:能者得之。眾乃知焉。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缽。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情粗糙,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趁及於能。能擲下衣缽於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於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能遂出坐盤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良久謂明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
【明回至嶺下,謂趁眾曰:向陟崔嵬,竟無蹤跡,當別道尋之。趁眾咸以為然。】
【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縣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喫肉邊菜。】


下載
1981

第7集:【09-004-0007

六祖壇經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遯。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能曰:不敢。宗於是執弟子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印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謂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能曰:法師講《涅槃經》,經明見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涅槃經》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於是為能剃髮,願事為師。能遂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能於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因。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世聖人無別。】
【師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下載
1981

第8集:【09-004-0008

六祖壇經

【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虛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當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羅蜜?此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下載
1981

第9集:【09-004-0009

六祖壇經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皆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歎,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聞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下載
1981

第10集:【09-004-0010

六祖壇經

【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去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
【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
【愚者問於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
【《淨名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下載

分頁顯示: 第 1 頁 / 總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