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粵語 > 配音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有字幕)
現在選擇: 《現在播出 : 000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有字幕)
◎ 1992.12 啟講於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編號: 03-005_CT / 共 35 次講演
觀無量壽佛經疏
下載BT種子 (影音、文字、教材、或從FTP)

  《無量壽經》是淨宗的第一經,是淨宗的根本經,也可以說它是淨土宗的概論,用現代的話來說它是概論,對於西方極樂世界面面都說到、都介紹到。小本《阿彌陀經》它的宗旨是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所以無論蓮池、蕅益大師在全經大科都判作信、願、行這三個大段落,勸信、勸願、勸我們修行。而《觀無量壽經》也是淨宗重要經典之一,我們稱為淨土三經。這《觀無量壽經》就是第三經,這一部經的內容是給我們說明修淨土的理論,說得很詳細、很明白。修學的方法,我們同修們大多數採用的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出處在哪裡?就在本經。所以本經一開端是教給我們觀想念佛,當中又教給我們觀像念佛,最後給我們講的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這個方法也是出在這部經上。除此之外,它對於西方世界九品因果說得很詳細,補充大經三輩往生之不足。由此可知,這部經在淨宗也是非常重要的。

節錄自03-05-0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會自動播放首集,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收聽或下載。若播放不順,請手動選擇主機,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選好主機,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請依需求按「確定」後下載,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無法閱讀請看此

宣講
日期
講演文字
mp3
點播
高畫質影片
點播
1992.12

第1集:【03-005-000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

疏【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疏【道俗時眾等。各發無上心。】
疏【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欣。】
疏【共發金剛志。】
疏【橫超斷四流。】
疏【願入彌陀界。】
疏【歸依合掌禮。】
疏【世尊我一心。】
疏【歸命盡十方。法性真如海。】
疏【報化等諸佛。】
疏【一一菩薩身。眷屬等無量。】
疏【莊嚴及變化。】
疏【十地三賢海。】
疏【時劫滿未滿。】
疏【智行圓未圓。】
疏【正使盡未盡。】
疏【習氣亡未亡。】
疏【功用無功用。證智未證智。】
疏【妙覺及等覺。正受金剛心。相應一念後。果德涅槃者。】
疏【我等咸歸命。】
疏【三佛菩提尊。】
疏【無礙神通力。冥加願攝受。】
疏【我等咸歸命。三乘等賢聖。】
疏【學佛大悲心。長時無退者。】
疏【請願遙加備。念念見諸佛。】
疏【我等愚痴身。曠劫來流轉。】
疏【今逢釋迦佛。末法之遺跡。】
疏【彌陀本誓願。極樂之要門。】
疏【定散等迴向。速證無生身。】
疏【我依菩薩藏。頓教一乘海。】
疏【說偈歸三寶。與佛心相應。十方恆沙佛。六通照知我。今乘二尊教。】
疏【廣開淨土門。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疏【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疏【第一先標序題者。】
疏【竊以真如廣大。】
疏【五乘不測其邊。法性深高。十聖莫窮其際。】
疏【真如之體量量性不出蠢蠢之心。法性無邊邊體則元來不動。】
疏【無塵法界。】
疏【凡聖齊圓。】
疏【兩垢如如。】
疏【則普該於含識。】
疏【三檀等備。四攝齊收。開示長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樂果。】
疏【遇因韋提致請。我今樂欲往生安樂。唯願如來。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疏【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
疏【散即廢惡以修善。】
疏【迴斯二行。】
疏【求願往生也。】
疏【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疏【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弗測所闚。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
疏【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
疏【唯可勤心奉法。畢命為期。捨此穢身。即證彼法性之常樂。】


下載

下載
1992.12

第2集:【03-005-0002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

疏【第二次釋名者。】
疏【經言佛說無量壽觀經一卷。】
疏【言說者。】
疏【言無量壽者。】
疏【言觀者。照也。常以淨信心手。以持智慧之輝。照彼彌陀正依等事。】
疏【能令修趣之者。】
疏【必藉教行之緣因。】
疏【乘願往生。】
疏【證彼無為之法樂。】
疏【既生彼國。更無所畏。】
疏【長時起行。果極菩提法身常住。比若虛空。】
疏【三辯釋宗旨不同。】
疏【今此觀經即以觀佛三昧為宗。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疏【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疏【言教之大小者。】
疏【四辯說人差別者。】
疏【五料簡定散兩門。】
疏【謗法與無信。八難及非人。此等不受也。】
疏【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
疏【從日觀下至十三觀已來。名為定善。三福九品。名為散善。】
疏【經言。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疏【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緣慮並亡。三昧相應。名為正受。】
疏【六和會經論相違。】
疏【初言諸師解者。】
疏【先舉上輩三人。言上上者。】
疏【是四地至七地已來菩薩。】
疏【何故得知。由到彼即得無生忍故。】
疏【上中者是初地至四地已來菩薩。】
疏【何故得知。由到彼經一小劫得無生忍故。】
疏【上下者是。】
疏【種性以上至初地已來菩薩。何故得知。由到彼經三小劫始入初地故。此三品人。皆是大乘聖人生位。】
疏【次舉中輩三人者。諸師云。中上是三果人。何以得知。由到彼即得羅漢故。】
疏【中中者是內凡。何以得知。由到彼得須陀洹故。】
疏【中下者是世善凡夫厭苦求生。何以得知。由到彼經一小劫得羅漢果故。此之三品。唯是小乘聖人等也。】
疏【下輩三人者。是大乘始學凡夫。】
疏【隨過輕重。】
疏【分為三品。共同一位。求願往生者。】
疏【未必然也。可知。】
疏【第二即以道理來破者。】
疏【上言。】
疏【初地至七地已來菩薩者。】
疏【如華嚴經說。】
疏【初地已上。七地已來。即是法性生身。變易生身。斯等曾無分段之苦。】
疏【論其功用。已經二大阿僧祇劫。雙修福智。人法兩空。並是不可思議。神通自在。轉變無方。身居報土。常聞報佛說法。悲化十方。須臾遍滿。】
疏【更憂何事。乃藉韋提為其請佛,求生安樂國也。】
疏【以斯文證。諸師所說。豈非錯也。】
疏【然諸佛大悲於苦者。】
疏【心偏愍念常沒眾生。】
疏【是以勸歸淨土。】


下載

下載
1992.12

第3集:【03-005-0003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

疏【第三重舉九品返對破者。諸師云上品上生人是四地至七地已來菩薩者。】
疏【何故觀經云。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者為三。】
疏【一者但能持戒修慈。】
疏【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讀誦大乘。】
疏【三者不能持戒讀經。】
疏【唯能念佛法僧等。】
疏【此之三人。各以己業專精勵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續不斷。各迴所作之業。求願往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與化佛菩薩大眾放光授手。如彈指頃。即生彼國。】
疏【以此文證。】
疏【正是佛去世後。大乘極善上品凡夫。日數雖少。作業時猛。何得判同上聖也。】
疏【然四地七地已來菩薩。】
疏【論其功用。不可思議。豈藉一日七日之善。華臺授手。迎接往生也。此即返對上上竟。】
疏【次對上中者。諸師云是初地四地已來菩薩者。】
疏【不必受持大乘。】
疏【又言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善根迴願往生。】
疏【以此文證。】
疏【亦是佛去世後。大乘凡夫。行業稍弱。致使終時迎候有異。】
疏【次對上下者。諸師云是種性以上至初地已來菩薩者。】
疏【亦信因果。】
疏【又言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唯此一句以為正業。】
疏【唯是佛去世後。一切發大乘心眾生。行業不強。致使去時迎候有異。】
疏【上上去時。】
疏【佛。】
疏【與無數化佛一時授手。】
疏【上中去時。佛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疏【上下去時。佛與五百化佛一時授手。】
疏【次對中輩三人者。諸師云中上。】
疏【是小乘三果者。何故觀經云。若有眾生。受持五戒八戒。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
疏【以此文證。亦是佛去世後。持小乘戒凡夫。】
疏【受持一日一夜戒。迴願往生。】
疏【佛去世後。小善凡夫。命延日夜。逢遇小緣。授其小戒。迴願往生。以佛願力。即得生也。】
疏【若論小聖去亦無妨。】
疏【但此觀經。佛為凡說。不干聖也。】
疏【何故觀經云。若有眾生。孝養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彼佛國土樂事。四十八願等。此人聞已。即生彼國。】
疏【次對下輩三人者。】
疏【諸師云此等之人乃是大乘始學凡夫。隨過輕重分為三品。未有道位。難辨階降者。】
疏【如下上文說。】
疏【但不作五逆謗法。自餘諸惡悉皆具造。無有慚愧。】
疏【乃至一念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教令稱佛一聲。爾時阿彌陀佛。即遣化佛菩薩來迎此人。即得往生。】
疏【但如此惡人。觸目皆是。若遇善緣。即得往生。若不遇善。定入三塗。未可出也。】
疏【下中者。】
疏【此人先受佛戒。】
疏【即便毀破。夫偷常住僧物。現前僧物。不淨說法。】
疏【乃至無有一念慚愧之心。命欲終時。地獄猛火一時俱至。現在其前。當見火時。】
疏【即遇善知識。為說彼佛國土功德。勸令往生。】
疏【下下者。此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
疏【此人以惡業故。定墮地獄。多劫無窮。】
疏【命欲終時。遇善知識。教稱阿彌陀佛。勸令往生。此人依教稱佛。乘念即生。】
疏【此人若不遇善。】
疏【必定下沈。】
疏【由終遇善。】
疏【七寶來迎。】
疏【又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
疏【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
疏【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
疏【以惡業故。臨終藉善。】
疏【乘佛願力。乃得往生。到彼華開。方始發心。】
疏【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
疏【若作此見。】
疏【自失誤他。為害茲甚。】
疏【今以一一出文顯證。】
疏【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沾九品。生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
疏【第四出文顯証者。】
疏【問曰。上來返對之義。云何得知世尊定為凡夫。不為聖人者。未審直以人情準義為當。亦有聖教來證。】
疏【上來雖有十句不同。】
疏【證明如來說此十六觀法。但為常沒眾生。】
疏【不干大小聖也。】
疏【第五會通別時意者。】
疏【何故阿彌陀經云。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即應執持名號。一日乃至七日。一心願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迎接往生。次下。】
疏【十方各如恆河沙等諸佛。各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皆應信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疏【仰願一切欲往生知識等。】
疏【善自思量。】
疏【寧傷今世錯信佛語。】
疏【不可執菩薩論以為指南。】
疏【若依此執者。即是自失誤他也。】


下載

下載
1992.12

第4集:【03-005-0004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

疏【第六會通二乘種不生義者。】
疏【一切法皆是化。】
疏【第七料簡韋提聞佛正說得益分齊者。】
疏【問曰。韋提既言得忍。未審何時得忍。出在何文。】
疏【答曰。】
疏【韋提得忍。出在第七觀初。】
疏【經云。】
疏【佛告韋提。佛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音勢至侍立左右。時韋提應時得見。接足作禮。歡喜讚歎。即得無生法忍。】
疏【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疏【次下日想水想冰想。乃至十三觀已來。盡名異方便也。】
疏【欲使眾生於此觀門。一一得成。見彼妙事。】
經【如是我聞。】
疏【如眾生意也。隨心所樂。】


下載

下載
1992.12

第5集:【03-005-0005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

疏【二就發起序中。細分為七。】
經【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三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疏【又言一時者。】
疏【或就日夜十二時。年月四時等。此皆是如來應機攝化時也。】
疏【一遊王城聚落。為化在俗之眾。】
疏【二遊耆山等處。為化出家之眾。】
疏【又出家者。亡身捨命。斷欲歸真。心若金剛。等同圓鏡。悕求佛地。即弘益自他。】
疏【就佛解者。】
疏【此諸外道。邪風久扇。非是一生。雖入真門。氣習由在。故使如來知覺。不令外化。畏損眾生正見根芽。惡業增長。此世後生。不收果實。為此因緣。攝令自近。不聽外益。】


下載

下載
1992.12

第6集:【03-005-0006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

經【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闍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於七重室內。制諸群臣。一不得往。】
經【國太夫人。名韋提希。】
經【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麨。】
經【用塗其身。】
經【諸瓔珞中。盛葡萄漿。密以上王。】
經【爾時大王。食麨飲漿。求水漱口。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闍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
經【時目犍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為王說法。】
疏【云佛子。從今旦。】
疏【至明旦。】
疏【一日一夜。如諸佛不殺生。能持不。答言。能持。】
疏【第二又云。佛子。從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諸佛不偷盜。不行婬。不妄語。不飲酒。不得脂粉塗身。不得歌舞唱伎及往觀聽。不得上高廣大床。】
疏【此上八是戒非齋。】
疏【不得過中食。此一是齋非戒。】
疏【此等諸戒。皆引諸佛為證。】
疏【何以故。唯佛與佛正習俱盡。】
疏【此戒用心起行極是細急。】
疏【又此戒佛說有八種勝法。若人一日一夜具持不犯。所得功德。超過人天二乘境界。】
疏【如是時間。經三七日。王食麨蜜。得聞法故。顏色和悅。】


下載

下載
1992.12

第7集:【03-005-0007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

經【時阿闍世。問守門者。父王今者。猶存在耶。】
經【時守門人白言。大王。國太夫人。身塗麨蜜。瓔珞盛漿。持用上王。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為王說法。不可禁制。】
經【時阿闍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為伴。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經【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為王作禮。白言。大王。臣聞毗陀論經。說劫初以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為此殺逆之事。汙剎利種。臣不忍聞。是旃陀羅。我等不宜復住於此。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劍。卻行而退。】
經【時阿闍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為我耶。】
經【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經【王聞此語。懺悔求救。即便捨劍。止不害母。】
經【敕語內官。】
經【閉置深宮。不令復出。】
經【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
經【遙向耆闍崛山。為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恆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
經【未舉頭頃。】
經【爾時世尊。在耆闍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佛從耆闍崛山沒。於王宮出。】
經【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侍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
經【時韋提希。見佛世尊。】
經【自絕瓔珞。】
經【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
經【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經【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
經【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
經【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經【爾時世尊。放眉間光。】
經【其光金色。】
經【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臺。如須彌山。】
經【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復有國土。純是蓮華。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玻璃鏡。】
經【十方國土。皆於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
經【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經【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疏【言教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憶念彼國依正二報。四種莊嚴也。】
疏【言教我正受者。此明因前思想漸漸微細。覺想俱亡。】
疏【唯有定心。與前境合。】


下載

下載
1992.12

第8集:【03-005-0008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

經【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
經【爾時世尊。告韋提希。】
經【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
疏【言爾時世尊告韋提已下。】
疏【正明告命許說也。】
疏【言阿彌陀佛不遠者。正明標境以住心。】
疏【明分齊不遠。】
疏【從此。】
疏【超過十萬億剎。】
疏【即是彌陀之國。】
疏【明道里雖遙。去時一念即到。】
疏【明韋提等及未來有緣眾生。】
疏【注心觀念。】
疏【定境相應。】
疏【行人自然常見。】
疏【有斯三義。故云不遠也。】
經【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疏【言汝當繫念已下。】
疏【正明凡惑障深。心多散動。若不頓捨攀緣。淨境無由得現。此即正教安心住行。若依此法。名為淨業成也。】
疏【機有二種。】
疏【一者定。二者散。】
疏【若依定行。即攝生不盡。】
疏【是以如來方便顯開三福。以應散動根機。】
經【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下載

下載
1992.12

第9集:【03-005-0009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

經【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疏【又父母者。世間福田之極也。佛者。即是出世福田之極也。】
經【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下載

下載
1992.12

第10集:【03-005-0010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粵語配音

經【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疏【言深信因果者。即有其二。一明世間苦樂因果。若作苦因。即感苦果。若作樂因。即感樂果。如似以印印泥。印壞文成。不得疑也。】
疏【言讀誦大乘者。此明經教。喻之如鏡。數讀數尋。開發智慧。若智慧眼開。即能厭苦欣樂涅槃等也。】


下載

下載

分頁顯示: 第 1 頁 / 總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