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輕鬆學佛法>對治篇

請點選目錄

 

不綺語

  「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所謂「笑裡藏刀」,目的是叫別人上當,用花言巧語來欺騙。綺語的範圍很廣,凡是令人邪思這一類的言語,都屬於綺語。由此可知,像現在文藝界裡面,我們常常看到電影、電視、歌舞裡面的明星,他們所表演的、所唱出來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是挑動大眾感情的,引發大眾貪瞋痴慢的,全屬於綺語。

  諸位如果仔細去觀察這些演藝人員,他們的結果如何?他們後半輩子的結果,在佛法講花報,花報要是不好,果報就更差了。無論在中國、外國,演藝人員能夠得善終的很少,我們看到有不少橫死的、自殺的,都是紅極一時的。他為什麼遭受這個果報?綺語。他把社會大眾、人心引誘到邪知邪見,引誘到貪瞋痴慢。那個歌舞很好聽,你很喜歡觀看,你會受他影響。他的影響是正面的、是負面的,不能不知道!

  文藝在今天變成娛樂,娛樂越軌了。軌是什麼?道德。超越了道德的規範,問題就產生了,他當然要受果報。因為他造極重的不善業,他的影響面很大,影響的時間很長。

  中國在古代有文藝、民謠、詩歌、戲劇,這是社會大眾的精神生活。而文藝思想的總綱領,就是根據孔老夫子《論語》裡的一句話:「思無邪」。所以,中國古老的詩詞、歌賦,戲劇裡面的元曲、崑曲,演變到明清的京戲,包括中國各個地方的戲劇,這裡面的內容是四個字-忠、孝、節、義,表演不離此原則。

  在古時候,中國沒有學校,人民都能夠懂得做人的道理。他從哪裡學來的?就從這些文藝表演當中學來的,知道怎樣做人處事。文藝是教學、是社會教育,教人思無邪;以佛法言,教人正知正見。所以,那些演藝人員是佛菩薩,用這個手段來教化眾生。現在演藝人員是妖魔鬼怪,不是佛菩薩,他影響的面太大、時間太久,果報就不難想到了。

(節錄自21-112-05)


四好

  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我們也提倡了不少年,真正是有善根、有福德的人自己做,不要求別人。不能說:「他們都沒有做,我為什麼要做?」換言之,「他們墮阿鼻地獄,我為什麼不墮阿鼻地獄?」不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今天學佛,他們不做,我做;我們要作菩薩,我們要作佛,不想再作凡夫,不想再墮地獄變餓鬼,這是有志。在佛法講,這是有願,真正發願。

  「存好心」,何謂好心?我學佛半個世紀,總結佛法、儒家和道家古聖先賢的教誨為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好記!真誠心是好心,即佛家講的大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大菩提心,就是真心、本善。《三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這十個字是一切眾生各個具足,所以佛法是平等法。

  (節錄自21-112-02)


不漏國稅

  「人民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有些學佛弟子不懂得這一條戒律的道理,還是想盡方法少繳一點稅。少繳一點稅,就是漏稅。少繳一點稅,是不是真的多得到了一點財富?不是的。

  世尊在一切大小乘經論教導我們,財富從何而來?從布施來的。我們納稅也是布施,是布施國家社會。國家好、社會好,我們的生活環境就好了。漏稅的心理是偷盜、是盜心,盜心怎麼會得到財富?你修的因與此相反。

  我們這一生當中,命裡有多少財富是一定的。細讀《了凡四訓》就知道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定的。你前一生財布施修得多,這一生當中,命裡的財就多。命裡有財富,無論做什麼行業都會發財。經營的行業只是緣,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如果前一世沒有修財布施,對財物非常吝嗇,無論經營什麼樣的生計,所得的財富就少。所以,想發財不難,多布施,財就來了。不肯布施、不肯種因,哪來的果報?愈施愈多,毫無顧慮的去布施,毫無條件的去布施,果報就不可思議。

  (節錄自21-112-08【行好事-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不作國賊、不漏國稅、不犯國制)。】)


從根本修

  修心,祖師大德常教導我們「從根本修」,根本就是這五種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沒有根本,全都是假的,你決定不能成正果。修得再好看,就像花瓶裡插的花沒有根,是很好看,但是死的不是活的,壽命很短促。從根本修就有根,是活的。過去我們追隨李炳南老師,老師常常叮嚀我們要「改心」,把我們虛偽的心改成真誠的心,染污的心改成清淨心,貢高我慢的心改成平等心,迷惑顛倒的心改成正覺的心,自私自利的心改成大慈大悲的心,這是改心,這是真修行,真正從根本修。

  (節錄自21-112-03【存好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無論是弘法、護法,每天八小時念佛決定不能免。為什麼?心裡沒有佛號就會生煩惱,就會胡思亂想,疑神疑鬼,不可能不造業。造業,哪有不受報的道理?一個惡念是一個惡的果報,一個善念是一個善的果報,這是事實真相。

  所以,世尊在《十善業道經》教我們修學的綱領,這是初步的,只是達到修學第一個目標:「斷惡修善」。其要領是「晝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沒有惡念;「觀察善法」,你的行為善,行為就是你的身口善、你的言語善、你的造作善。後面有一句最重要的:「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我們有沒有常常記在心上?有沒有常常遵循去做?有沒有把它當作一樁大事情來做?說老實話,世出世間的事情,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為什麼我們在生活當中,還常常犯過失?薰習力量不夠。這就是章嘉大師講的,我們修行好比是把彈簧拉直、拉平,上講堂的時候好像擺平了,一下課又捲起來了。然後你才體會到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個恩德無法相比!

  (節錄自21-112-01【品學兼優。】)


從染污回到清淨

  說到染污,現在比過去的體會要深刻得多。因為全世界每一個地方都在大聲疾呼要做好環保。科學家提出警告,地球的污染已經非常嚴重了,如果不能改善,五十年後這個地球不適合人類生存。可見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也是事實。

  這些人雖然曉得並且努力在做,這個環境能不能改善?會不會有效果?我覺得問題很嚴重,所收的效果很有限。原因何在?世間人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切環保工作所做的是治標,他不懂得治本。「本」是什麼?人性的污染,所謂「心理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這個問題大了!

  在二十年前,有一天我在方東美先生家裡,正好遇到教育部的兩位官員來拜訪方先生。那時台灣政府正在提倡「復興文化運動」,這個官員就向方先生請教:「有什麼有效的方法能夠把復興文化的工作做好?」方先生冷靜了幾分鐘,態度非常嚴肅,一句話都不說。過了幾分鐘之後,他說:「有!台灣所有的報紙、雜誌停刊,電視、廣播統統都不要了。」他們一聽,搖頭說:「做不到。」這些東西天天在污染人性,在破壞文化,只要有這些東西存在,復興文化就收不到效果。

  方老師的見解,我們想想真有道理。所以,我常常勸勉學佛、念佛的同修,不要看報紙,不要看雜誌、電視。為什麼?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你看這些東西必定受污染。我們的污染洗都洗不乾淨了,天天還在增加,那還得了!所以,這些東西統統要遠離。我們用讀經、念佛的方法,將我們心地思想見解的污染洗乾淨,這才能恢復到清淨心。

  (節錄自《無量壽經菁華》2-18-01【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六和敬

  三皈依,「皈依僧,眾中尊」,僧是僧伽,意思是團體,今天講的社團,僧團就是個社會團體。僧團是指學佛人的團體,不分在家、出家。而社會團體無量無邊,最小的是家庭,一家人能依照佛陀教誨修行,家庭就是僧團。佛法講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修,遵守「六和敬」就是僧團。僧團所在之處,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整個地區沾光不遭難。為什麼?僧團是聖人團體,聖人是覺悟的人,不是普通人。四個人和睦相處,看起來很簡單,事實上很困難,因為夫妻兩個人是兩條心,丈夫瞞著太太,太太瞞著丈夫,「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就沒有了,所以「身同住」,口哪有不諍的?

  我學佛至今五十年,從未看到一個僧團,所以佛教衰,世間有大劫難。如果出現一個僧團,世間的災難可以化解,問題就是我們肯不肯犧牲自己?如果肯犧牲自己的利益,委曲求全,不但救自己,也拯救全世界。所以,世間人自私自利,不肯放棄自己的成見、想法、看法,不肯放棄自己的名聞利養,所造成的結果是與世界同歸於盡。所謂「三人同心,其利斷金。」佛法說四人同心,就能挽救整個世界劫難。但我們找不到真正捨己為人的人,只要有「我」,就無法跟別人和睦相處,跟別人相處都是有條件的,「無我」就無條件了。

  (節錄自21-112-08【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忍辱

  念佛堂堂主的口頭禪:「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這樣你才能往生,稍有絲毫放不下,念佛就不能往生了。鬼神界透露訊息給我們,絕大多數的念佛人,死了以後往生到鬼道,再到人道的很少,到天道的就更少了。我們細細想想也不無道理,為什麼?在念佛堂的這些人,有人無緣無故罵他幾聲,他就暴跳如雷,那不就是三惡道!別看他在念佛堂裝模作樣念得很像樣子,還是禁不起考驗。所以,無論他怎麼念法,果報還是在三途,來生連人身都得不到。這是我們要警惕的!

  (節錄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改習氣

  從前章嘉大師講一個比喻:「我們修行是什麼?就像鐘錶的發條,一定要把它拉直、拉平。但是你一放鬆,它又捲起來了。」這個比喻很簡單,意思很深。我們的毛病習氣就像發條一樣,捲成一團,而修行就是把它擺平、拉直,不能放鬆。我們在講《弟子規》的那兩、三個星期,就是拼命在壓,大家氣質改變了;但是一不講解,又捲回來了。所以,修行從初發心到成佛,一天都不能放鬆。這只有法身菩薩懂得,因此法身菩薩修行真正不退轉(三不退)。十法界的佛菩薩能做到位不退、行不退,念還會退。而我們不讀經,不受經教的薰習,肯定會退轉。我們有沒有警覺心?有沒有在做防禦工作?防禦就是精進不退,堅持一天十六小時用功不中斷,加強薰習的力量,這樣才會有成效。

  (節錄自21-112-01)


不謗國主

  《梵網戒經》云:「不謗國主。」「國主」是國家的領導人,引申而言,就是各個團體的領導人。在佛門,道場的領導人等於國主。古大德常言:「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出家人能互相讚歎,佛法就興旺;大家互相毀謗,佛法就滅亡。所以,興佛法、滅佛法,在我們一張嘴。興佛法,是無量功德;滅佛法,墮阿鼻地獄。走哪一條路,不能不謹慎。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認識聖一法師,他是參禪的,他邀請我去參訪他的道場。禪堂有四十多個出家人,每天參禪坐香,真用功,一般道場沒有這種氣象!他邀我到禪堂講開示,我是專修淨土的,我在禪堂對大眾講一個半小時,讚歎禪宗,讚歎聖一法師(領導人),讚歎大眾同修,這是僧讚僧。我們要懂規矩,決定不能說末法時期參禪很難成就,要念佛才好,那你是破壞人家的道場。

  古德常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我們讚歎他的老師,底下的學生、徒眾對老法師信心更堅定,增長他們敬愛的信念。你要是勸人家來念佛,你是破壞佛法,破和合僧,罪在阿鼻地獄。因此,我們對八萬四千法門,只有讚歎沒有批評。「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佛說這麼多法門,總在應機不同。佛不是以一個法門,普度一切眾生,而是以無量無邊法門,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到基督教堂,我們讚歎耶穌,讚歎牧師,讚歎信仰基督的善人。我們入了清真寺,讚歎伊斯蘭教,讚歎真主阿拉,讚歎他們的傳教師阿訇。如果你毀謗,你就犯了這條戒。

  在中國古代,有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五代同堂,而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就等於國主。如果這個家族對家長沒有信心,家就要敗了,所謂「家破人亡」。怎樣能興旺?全家人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肯定興旺。儒家講齊家治國,小從家庭,大至國家,再推廣就是世界,各個階層的領導人,我們都要尊重。我們的行為影響到別人,使別人也能尊重他的家長、領導,這就是教化眾生。所以,懂得擁護、愛戴你的領導,你這個團體才有前途。

  在社會上,從小來說,鄉鎮長、縣市長乃至州長、省長,都是國主。他們領導一方,為一方造福。他不善的地方,我們不說;他善的地方,我們讚歎,幫助他改過自新,斷惡修善。我們也幫助這個地區的人民,擁護、愛戴他,這是正法。

  所以,這句話的用意,無非是讓所有一切眾生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信賴、互助合作,目的在此地。

  (節錄自21-112-06【說好話-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謗國主)。】)


忍辱

  佛法講「忍辱」,其實在佛經原文裡只講到忍,並沒有講到忍辱。這是譯經法師的智慧之舉。中國古時候的讀書人,對於侮辱看得很重,所謂「士可殺,不可辱」。殺頭都無所謂,但是侮辱不可以,決定不能忍受。於是譯經法師就把「忍」後面加個「辱」,辱都能夠忍,還有什麼不能忍!《金剛經》云:「一切法得成於忍。」小事要成就,要有小的忍耐;大事要成就,要有大的忍耐;不能忍耐的人,決定一事無成。沒有耐心的人是福薄之人,愈是有耐心的人,愈有福報。所以,我們看一個人福的厚薄,往往從這些地方能勘驗出來。

  (節錄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忍辱化怨

  要化解凶災,忍辱是最好化險為夷的方法。諺語常道:「暴怒傷人傷己。」人在盛怒之下發脾氣,會傷害別人。往往言語的傷害結下生生世世不能消滅的怨仇,對方必然等待機會來報復。他報復的時候,你又會逞怨恨心而不甘心,於是就造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世出世間聖人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與人結怨仇決定是錯誤的,苦難有得你受,絕對不只這一生。世間人不明事實真相之理,隨順自己煩惱習氣,而造這種惡業。所以,修行菩提道上有這麼多障礙,都是自己造作的。與一切眾生結怨,有形的是我們與一切人結怨,無形的是我們與鬼神結怨。鬼神是凡夫,不是佛菩薩,他有喜怒哀樂。得罪鬼神沒有好處,鬼神也會等待機會報復。在你走運的時候,這些冤親債主迴避你;你運衰的時候,他就來了。我們常聽到,有人被附身,神智失常,這不是本身的病,是一些冤親債主附身。他自己做不了主,完全受冤親債主擺布,苦不堪言,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原因就是有意無意與一切眾生結怨,這是自找麻煩。

  (節錄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以報恩心行好事

  「行好事」的根在「知恩報恩」,若無此根,一切好事皆是虛偽而不真實。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好像是真心在做好事,但是果報並不很如意。正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的,「學佛,為什麼有人得好果報,有人得不好果報?」同樣是學佛,果報為什麼不相同?在形象上沒有差別,只是用心不同;心是根源,根源不相同。一個是報恩心做的,一個是名利心做的。做種種好事,目的何在?貪圖果報,所以果報的差別就很大。這些理事,我們都要明瞭清楚,真實的果報一定要用真誠心。古人常言:「滴水之恩,湧泉為報。」現在人沒有報恩之心,縱然造作種種善事,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果報都不殊勝。他是虛偽心,有所為而為之。以報恩心做種種善事,一無所求,不圖果報,果報自然殊勝。殊勝果報現前,也決不以為然。而以這些殊勝的果報再報大恩,永遠為眾生服務,永遠報眾生恩,報恩的心行永無止境,永無間斷,這是佛菩薩。

  (節錄自21-112-07【行好事】)


隨緣

  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學佛一定要懂得不要叫別人順我,我要學著順別人。別人喜歡的,我們都喜歡,大家就歡喜。如果勉強執著,要別人隨著我走,人家痛苦,我也不自在。一定要懂得恆順眾生,在恆順裡面幫助眾生覺悟,幫他轉變境界。這就是現在所謂的「機會教育」。

  (節錄自21-86【隨諸眾生種種心樂】)


懺除業障

  發現業障,就是開悟。發現之後,能把它消除,就是改過自新。所以,懺悔法不一定要在佛菩薩面前磕頭流淚,求佛菩薩赦免我的罪,求佛菩薩原諒,佛菩薩不管這些事情的。懺悔是改過自新,儒家說的「不貳過」。過失只有一次,發現過失,徹底悔改,這是真正懺除業障。譬如我們貪心很重,貪財、貪名、貪色,還有貪圖佛法也是貪,因為佛是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改變貪的對象。從這個地方改過,這是真懺悔。通常每個法門、每部經論都有懺儀,學華嚴有華嚴懺,修法華有法華懺,修地藏法門有地藏懺,修淨土法門有淨土懺,這是古來大德把經典中重要的開示、教訓節錄下來,編成了懺儀。

  清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經直指》說,業障深重的人,大乘佛法所有一切懺悔法都懺不掉的業障,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徹底懺除,就是念佛。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節錄自4-8-03普賢行願品輯要疏菁華)


恆順眾生

  『隨諸眾生種種心樂』,這是普賢菩薩教我們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一定要懂得,不要叫別人順我,我要學到順別人,別人喜歡的,我們都喜歡,大家就歡喜。如果勉強執著自己,要別人隨著我走,人家痛苦,我也不自在。因此,一定要懂得恆順眾生,在恆順裡面幫助他覺悟,這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機會教育」。

  (節錄自21-86)


發露懺悔

  發露懺悔是在大眾之中,承認自己的錯處,徹底改過自新。這個懺悔是真正懺悔,能夠滅罪。但這樣的人少,這是大勇,他有勇氣,儒家講「知恥近乎勇」。不久前我們在報紙上看到,天主教的教宗向世人懺悔,這個了不起!承認天主教的教會、教友過去一千年中犯了許多過失,特別是對於不同宗教的輕視。他們祈求上帝赦免他們的罪,並說在新的一千年當中,務必把從前的錯誤改正過來,這是真懺悔。做錯事情要如何彌補,這需要智慧,沒有智慧不能避免惡的果報。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27【無量諸佛現世間,普為眾生作福田,福海廣大深難測,妙目大王能悉見。】)


長時薰修

  我們在經上看到,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每天二時講經(古印度將一晝夜分成六時,晝三時、夜三時,二時就是現在的八小時),總共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學生跟他學四十九年,怎麼會不成功?怎麼會不開悟?怎麼會不證果?我們今天修學時間太少了。縱然有好機會,每天聽講兩小時,還有二十二小時打妄想。一天兩小時學佛法,二十二小時打妄想,你怎麼會開悟?所以佛陀的教學,古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有成功的希望。古時候的道場建立在深山,人跡不到,老和尚擔任教學的工作,年輕人參學,也是每天學習、修行。上課就是覺悟,發現自己的毛病,發現自己的缺點,發現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這就是修行。長時間的薰修,人才能成就。

  (節錄自「佛法不離生活」21-86)


四好

  我自己發願,我也常常勸別人,我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間,應當做世間第一等好人,就是要做到「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是善修。

  「存好心」,存什麼樣的好心?佛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無貪、無瞋、無痴。以這個心對一切人事物,沒有絲毫不善。即使對於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都無絲毫不善的念頭。

  你們問我修行是什麼功夫?我老老實實告訴你,我做到了這一點,我能常生歡喜心,心裡沒有怨、沒有對頭,無論別人用什麼態度對我,我都是一味真誠慈悲待人。我向純淨純善精進,希望這一生臨命終時,沒有一絲毫遺憾。羅漢、菩薩、佛果很高,我們未必能做到,善人是可以做到的。

  「說好話」,佛在經教上教導我們,不妄語、不兩舌(不挑撥是非,不欺騙人)、不惡口、不綺語;除此之外,出言無不是利益眾生,這就是說好話。古德常常讚佛,「世間好語佛說盡」,這是真的,我們要學。

  「做好事」,大乘經論上常常教導我們,「四攝、六度、普賢十願、文殊十波羅蜜」,這是好事。菩薩有無量無邊的善行,總不出普賢十願和文殊的十波羅蜜。

  上面三條做到了,就是真正的好人。這些年來我們講經的總題目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要念念不忘此八字,念念以此作為善修的標準,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節錄自《華嚴經》12-17-0613【此會諸佛子,善修眾智慧,斯人已能入,如是方便門。】)


從斷貪瞋痴下手

  我們今天在凡夫位,有嚴重的迷惑,有深重的業障。我們很想契入菩薩的境界,從何處下手?一定要從斷貪瞋痴下手。佛法、世法都不貪染,順境不貪,逆境不瞋。順逆境界清楚、明白,即是不痴。斷惡修善,就是斷貪瞋痴,修不貪、不瞋、不痴。不貪、不瞋、不痴是三善根。貪瞋痴是所有障礙裡最嚴重的,從此下手,可恢復我們自性的寶藏。我們修學不能成就,就是沒有斷貪瞋痴。因此,無論怎樣修學,都是不得其門而入,所修的都是有漏福報而已。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看破放下就是佛法

我們求佛道,不求別的,求圓滿智慧。求圓滿智慧,頭一個條件,你要圓滿的放下。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你才有圓滿的智慧,它露出來了。

放不下,一樁事情放不下都是障礙,樁樁事情放不下,你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你怎麼可能開悟?什麼是佛法?章嘉大師跟我講,四個字,看破放下就是佛法,這個話講得大家容易懂。

在佛門裡面講就兩個字,止觀,觀是看破,止是放下,觀是智慧,止是禪定。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戒律。戒律是什麼?是生活,日常生活。妙絕了!日常生活就是落實在六根跟六塵接觸之處。清清楚楚是觀,是看破,不落印象,這就是禪定。

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好,太好了,修什麼?「清淨平等覺」,就修這個。清淨沒有染污,染污是什麼?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放下了,清淨心現前,阿羅漢的境界。平等是放下分別,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菩薩。

不定是什麼因緣,讓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超越十法界了,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真佛,不是假佛,大乘經上常說,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脫離十法界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真看破,看破就不會把它放在心上了,心要清淨,要平等。

我們修淨土,心裡頭只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行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在十方世界接引眾生往生淨土,這是阿彌陀佛的事業。

我們跟大家一起學《無量壽經》,就是彌陀事業。這個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像導遊一樣,沒去之前把這個地方介紹,詳詳細細介紹,你將來去的時候,一點都不陌生。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6集2013/11/08


怎樣生起信心?讀經聽經天天不中斷

真正透徹了解,知道世間苦,知道極樂世界殊勝,為什麼不求往生?我們同學告訴我了,我信心就是生不起來,怎樣幫助我生起信心?方法有,還是要靠自己,那就是讀誦經典,聽講這個經典天天不能中斷。每一天要聽多少?至少四個小時,愈多愈好。

我們知道大陸東北有個劉素雲居士,她在過去用了十年時間專聽《無量壽經》,她告訴我她用的方法,就是古人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她說「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就知道這四句話,我就依教奉行」。

她跟我沒見過面,在那個時候,得到我一部《無量壽經》的光碟,她每天聽一片。早年出的光碟容量不大,一個光碟大概頂多只兩個小時,這麼大的容量,現在技術進步了,容量增加了。一個小時,一天聽一片,但是這一片重複聽十遍,也就是聽十個小時。第二天換一片。我記得那個時候我講的是一百多個小時,一部聽完了從頭再聽,就用這麼一個方法,一天把一小時的重複十遍,聽了十年,功夫成就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1集2013/11/05


六度的順序不能顛倒

六度是菩薩所修的,它的順序不能顛倒,後後深於前前,也就說後面包括前面。我們佛教的旗幟,教旗,這是佛教的教旗,代表六波羅蜜的。藍色,這個是藍色,代表布施;黃色的代表持戒;紅色的代表忍辱;白色的代表精進;這一條是金色的,代表禪定;後面這五種顏色全部都有,代表般若。

前面五度是有事相的,般若在哪裡?般若是智慧。布施裡面有般若,就叫布施波羅蜜;布施裡頭沒有智慧,就叫布施,不能叫波羅蜜。不能叫六度,只是五種善行,五種善行不能叫五度,度裡頭一定有般若智慧。

般若在哪裡?般若在這五種裡頭,每一條裡頭都有。所以般若用這個做代表,每一條統統都有,做代表。看到這個旗幟,這個旗幟是世界公認的佛教的標誌,用這個旗幟。六波羅蜜,順序不能顛倒,布施裡面沒有持戒,持戒裡頭一定有布施,忍辱裡頭一定包含布施持戒。

好像蓋大樓一樣,布施是第一層,我們這樣豎起來看,這樣豎,好像大樓,這第一層,這第二層,二層一定有第一層,第一層可以沒有第二層。所以到般若,一定是全是圓滿的,統統是圓滿,一層比一層高。怎麼個修法?說定,說般若智慧,六波羅蜜圓滿了,是這個意思。圓滿之後,所以他有神通,他有威德,『無不圓滿』。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1集2013/11/05


大乘法的修行從布施修起

大乘法的修行從布施修起,布施是什麼?放下。我學佛,二十六歲,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就是章嘉大師,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學佛從哪裡學起。我問他學佛,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契入佛境界,他說有,告訴我看破放下,就能契入。我說從哪裡下手?告訴我布施,從布施入門,從布施下手。

布施之後持戒很重要,如果沒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全沒有,持戒可不能疏忽。換句話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全都是為禪定做基礎,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前面四個都是幫助你得定的,就是幫助你放下的,恢復你的清淨心,恢復你的平等心;後面智慧就開了,般若智慧開了。

有了般若,再用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去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那叫菩薩行,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大乘菩薩修的。我們普通沒有智慧修這個?沒有智慧修是修福報,人天福報,不是功德,是福德,修布施是福德,持戒也是福德,沒有般若智慧。當然沒有般若智慧,為什麼?心沒定。清淨平等才是禪定,我們的心不清淨不平等,沒有禪定,所以統統修的是人天福報。

人天福報裡頭要不能夠放下傲慢、嫉妒、瞋恚,不能把這個放下,帶著這個東西修布施、修持戒、修精進,修這些果報是什麼?果報是阿修羅,果報是羅剎,來生得大福報。阿修羅、羅剎都是大福報,他享福的時候他會整人,因為他有嫉妒心,看到別人修得好的,想盡方法去障礙他,去破壞他,這就造很重的業了。所以阿修羅跟羅剎是大福報的人,死了之後大概都在地獄,不是在別的,在地獄。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1集2013/11/05


惡要斷,戒要持

「彼國一切菩薩,於上述之禪定、智慧、神通、威德,悉皆圓滿成就」。那我們現在還沒到極樂世界去,發心了,有這個願望,這個願望很堅定,絕不動搖,絕不退轉,這是好事情。

在現前我們斷惡修善,什麼是惡?與六度相違背的就是惡,與十善相違背的是惡,與三福六和相違背的是惡。惡要斷,要肯布施,要歡喜布施,布施是真實功德,布施不求任何果報,就是真實功德。

果報會不會有?自然會有。果報來了不放在心上,要施,愈多愈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要懂得這個道理。無論是財施、法施、無畏施,真正要有心去做,這就對了,跟佛就相應了。

戒,至少,我們提出來的這最少的了,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我們只提五科,多了怎麼?多了做不到,也記不住。這五科很容易記,一點都不難,要時時刻刻想著,我們依教奉行。

淨業三福是最高的指導原則,第一福我們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所以我說儒釋道三個根與我們淨宗有密切的關係。因為這個根沒紮好,所以學什麼都走樣子,學得不像。真正要學得如法,學得像,要真正落實《弟子規》,落實《感應篇》、《十善業道》才有基礎,三皈五戒都可以落實。

如果我們不肯在這上下功夫,那我們這一生的學佛有問題,將來能不能往生沒有把握。你有根有本,你有把握,你有把握你才有法喜,你生活才有意義,才有價值。不從這上紮根怎麼辦?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有這個基礎之後,這持戒,六和處人。團體能不能興旺,中國古人說一句話說,家和萬事興,不求別人跟我和,要求我怎樣跟別人和,求人難,求自己容易。特別是看不慣的人,心裡要想著那是阿彌陀佛。

我看不慣他怎麼辦?阿彌陀佛能看得慣我,我怎麼能看不慣他?所以還有這些煩惱習氣,全是障礙,障礙往生,甚至於什麼?障礙善道。來生到哪裡去,全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佛,你到極樂世界去了;最後一念是善,三善道往生;最後一念是貪瞋痴慢,三惡道往生。決定在最後一念,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1集2013/11/05


什麼叫真信?真看破放下了

台中李老師大家都熟悉,在世的時候常說,他不說別人,說台中蓮社,這是他創辦的,我們蓮社蓮友,大家都念佛,都修淨土,真正往生的有多少?他說一萬人當中大概有那麼三個、五個。這是什麼原因?不能說沒有緣,人身難得,得人身了,佛法難聞,聞佛法了,不但聞佛法,而且聞到淨土法門,這是無比稀有的因緣,為什麼不能往生?對於淨土有懷疑,這個疑障礙你往生。

你有沒有懷疑?你有懷疑,只是你自己不承認。但是事實擺在面前,你不能往生依舊搞六道輪迴,這個果報要自己承當。這不是假的,這是真的,我們無法避免。那什麼叫真信?章嘉大師說,真看破了,真放下了,這個人真信,他決定得生。對於這個世界一切人事物,再沒有情執了(感情所生的執著),這個人叫真正相信了,所以他的淨業這一生成就,統統放下,徹底放下。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99集2013/11/04


成佛與放下有關係

我不念書,能不能成佛?我不聽經,能不能成佛?告訴你,能。成佛,真的像惠能大師講的,與讀書不讀書、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與什麼有關係?與放下有關係。你放下多少?只要你放下,神通就現前。

你看看須陀洹,小乘初果,把身見放下了,他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了;不再執著對立了,我跟人對立,我跟事對立,我跟一切物對立,這是邊見,這個東西放下了;成見放下了,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我想的是對的,你們想的是錯的,這成見。

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為什麼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是自己跟自己找麻煩,自己把自己障礙住了,與什麼人不相干。這總得要搞清楚,總要搞明白,不搞清楚、不搞明白,始終疑惑,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離不開三界。

學佛,怎樣才會有進步?學了之後,趕快放下,就有進步。為什麼?你向上提升了。你要不放下,你在你原地踏腳,一步都沒有向前展開,你怎麼能成就?你看小乘從哪裡放起?它真的是把根本找到,從我放起。為什麼?有我,一切煩惱、習氣統統現前。

無我,大小乘經論佛都常說,怎麼可以把身當作我?那我們要問身是什麼?佛告訴我們,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要知道,身有生滅,我不生不滅。那要身是我的話,身死了,我也死了,那就沒有了。殊不知身死掉了,我沒死,所以你會投胎,六道裡頭不知道你又去選擇哪一道去了。

人道,難!為什麼?人要修五戒十善,中國人講,要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六道才能得人身。沒有這個因,得不到。天,要上品十善。如果沒有修這些因,下三途去了。三途,去容易,出來太難太難!這事實真相,要看破。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99集2013/11/04


讀經是修定

放不下的原因是什麼?認識、了解不夠透徹,所以對它有懷疑。這就自己造成障礙了。如何能把這個障礙排除?一般知識分子,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深入經藏。深入經藏最巧妙的方法,讀經。讀經不要求解釋,老老實實念。為什麼?讀經是修定,用讀經的手段,讓自己的清淨心現前,目的在此地。

如果讀經,想裡頭什麼意思,錯了,定不能現前。是不是真正你理解佛的意思了?不盡然。你得到是個模糊概念,不是真智慧,真智慧從定中來。

所以讀經的時候思惟經裡頭的意思,就錯了,把我們修定的功夫破壞掉了,完全要不起心不動念,一味念下去,從頭到尾一個字沒有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一遍念完念第二遍,二遍念完念三遍,一天最好能用十個小時,十個小時在參禪、在修定。

禪,參禪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方法太多了,無量法門,修定的方法。我們用讀經的方法修定,或者用念佛的方法修定,都可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要懂得。都能幫助你得定,幫助你恢復清淨平等覺,這是永遠不變的。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修清淨平等覺。只要清淨平等心現前,就大徹大悟,你就畢業了,就成佛證果了。我們目的是要求生極樂世界,是要見阿彌陀佛,那我們選擇淨土五經最好。為什麼?相應。五經一論目標都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用這個方法修,效果就更殊勝。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2集2013/11/5


剛強的人首先不能夠度自己

「柔軟,謂心柔和而隨順於道。反之則為剛強,剛強則難教化」。這說誰?說自己,不是說別人。我自己不能夠恆順眾生,個性就顯得剛強,剛強教人人不服。所以我教人人不聽,認為那個人剛強難化,錯了,反過頭來是自己剛強難化,我剛強,我難化眾生,不是眾生剛強難化。

我柔和,我就能感化他,一天不能感化,十天;十天不能感化,一個月;一個月不能感化,一年。很難感化的人,一、二年都被感化,你得有耐心,柔和質直,質直是用真心,就是清淨平等覺的心,去學柔和,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要能隨順人,不能叫別人隨順我,我要隨順人。

初學的時候要忍受,不能忍受的也得忍受,為什麼?我修行,我要把我不能忍受的把它修掉。要像佛菩薩一樣統統都能忍,這個多好!沒有不能忍的。所謂是忍人之不能忍,一般人不能忍的,我能忍,我的成就就比人高,你得三昧的時間比人家快,得到的三昧比別人深,不一樣。誰得利益了?自己得利益。

剛強的人首先不能夠度自己,自己不能成就,你如何能成就別人?佛菩薩、聖賢人跟我們不一樣的,他是首先克服自己,然後再幫助別人。我們把自己忘掉了,完全想克服別人,結果到最後一事無成,跟眾生結怨,得到的是什麼?生生世世六道輪迴的報應,幹這個去了,這個才真正叫剛強難化。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2集2013/11/5


如何能真正做到身心柔軟

如何能真正做到身心柔軟?身心柔軟的意思,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有自己的意思,你怎麼說都好,我一切順你。能隨順的,隨順你,隨順當中影響你,這是度你。你要是習氣很重,度不了你,就離開你。

離開一段時期回來再看看你,看你有沒有進步,什麼叫進步?能不能接受,這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過去不好,不能說你現在不好,現在改了,不就好了?過去很好,現在變了,變壞了,為什麼?你會隨境界轉,你轉不了境界。

真正學佛人能轉境界,不被境界所轉,所以他得自在。他為什麼不受境界轉?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他在境界裡頭,自自然然沒有分別執著。樣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全是自性現出來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

就像經裡頭也有這個比喻,祖師大德常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一切萬法的理體完全平等。那你還要分別嗎?還要執著嗎?佛菩薩分別執著,是跟眾生往來,你分別,我也這樣分別;你不分別,我沒有分別;你分別,我隨著你的分別,我自己沒有分別;你執著,我隨順你的執著,我沒有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這個功德有自利的功德,有利他的功德。佛法講得多麼圓滿!面面俱到。不造業,不受輪迴果報,它不造業。用的什麼心?念念阿彌陀佛,用的是阿彌陀佛的圓滿心,身心柔軟。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2集2013/11/5


貪瞋痴慢疑要放下

有多少人聽經聽了幾十年,沒有得受用,為什麼?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然習氣很深,並沒有能夠改過來。今天註解裡頭引用的《大智度論》,《大論》裡面這一段話,我們看了非常受感動。連這些阿羅漢,見思煩惱真的斷盡了,見思習氣還在,它是習氣,不是煩惱,所以不影響他證果,影響他向上提升。

我們今天是現行,不是習氣。如果是現行,不是習氣,那換句話說,將來它決定障礙我們往生。我們想不想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想;能不能去得成?沒把握;什麼原因?現行不能夠放下,現行是造業。造的什麼業?一切不善業的根本,都是出於自私自利、貢高我慢、是非人我,再說得明白一點,就是貪瞋痴慢疑起現行,這不是習氣。

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這個毒太深了,去不掉。真正具足善根福德的條件,像《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是善根福德都沒有。緣有,得人身、聞佛法、遇到淨土,這緣具足。緣雖具足,沒有善根福德不能契入,也就是說聽不懂、學不到,沒有智慧,只有煩惱。這是我們當前學佛最嚴重的問題。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03集2013/11/07


心要清淨平等就入佛境界

我們學佛時間很長很久,為什麼不能契入?入這個字非常重要,清涼大師講《華嚴》,把《華嚴》分作四科,信解行證,入就是證。

為什麼不證果?為什麼不能契入佛境界?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恢復清淨心。也就是我們這個經題後半部所說的「清淨平等覺」,覺就入了。怎麼能入?心要清淨要平等就入了;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就入不了境界。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4集2013/11/24


人的標準是五常

六道裡面有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裡頭三大區塊,我們現在在欲界,最底層。欲界底層的底層是無間地獄,這最下面了。我們還算不錯,六道裡頭現在屬於人道。那問題我們像不像一個人,如果像一個人,我們在人道裡頭能保持,為什麼?來生還到人道,不會墮落到餓鬼地獄畜生,不會。

人的標準是什麼?在中國古代的標準是五常。常是永恆不變,叫常,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叫五常。這五個字我們都能做到,來生得人身,不會失掉人身;這五個字要是做不到,來生不可能再得人身。我們這一生能得人身,是前世這五個字我們做到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5集2013/11/24


用心要專一

「《淨影疏》曰:除妄顯真,名斷疑網。」網是比喻。妄捨棄了,真就現前。妄是什麼?妄想、妄念,表現在外面是妄言、妄行。我們能把這個放下,真,真心,真心就現前。真心是清淨心,真心是平等心,清淨平等就現前了。

用真心,真誠,真誠到極處,性德自然流露,不用人教,其義自見。古人教給我們用功的方法,句句真實,我們要相信,相信的人就有福了。一切法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不在外頭,智慧是本有的無量的智慧,前面我們學過,於任何一法能明瞭一切法,遍虛空法界。

我們真的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用心要專,用心要一,不能用二心,要專一,專一,開啟自性本有的智慧,能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這樣的人跟凡夫沒有差別,不是上天對他特別慈悲,賦予他這個能量,不是的。

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自具足,平等的。平等為什麼不平?是因為障礙不相同,有人障重,他透出來智慧就小,就少;有人障礙輕,顯得他的智慧比別人強,比別人大。障礙不是真的,我們可以把它放下,只要真正肯放下智慧就現前,智慧現前疑網就斷了,所有一切疑惑統統消除了,網是比喻多。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5集2013/11/24


自身的疑網是自性本具智慧的障礙

「又自身既斷疑網,真智自生」,為什麼?自身的疑網是自性本具智慧的障礙。我們有智慧,智慧為什麼不能現前?它障礙了。把它斷掉了,把它放下了,障礙沒有了,智慧自然就生了。

障礙沒有了,心清淨了,心平等了,清淨心生智慧,平等心生大智慧。清淨心所生,聲聞緣覺的智慧;平等心所生的,菩薩的大智慧,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要求智慧、求福德、求功德,到哪裡求?從內求,不從外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現的。自性在哪裡?自性就是萬法,萬法就是自性。

好比我們作夢,夢是下意識變的。下意識在哪裡?整個夢中境界就是下意識,下意識變成了形相,讓你看見,讓你聽見,讓你接觸到了,它不現相的時候你不知道,現相就知道了。

佛把這樁事情為我們說清楚說明白,我們再不懷疑了。可是怎麼樣?要真信,真信一定會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一切法不再懷疑了,一切法自然有智慧幫他解決。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5集2013/11/24


一絲毫慳貪的心都沒有

「法體」,一切法,「無慳」,慳貪,換句話說,真心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沒有貪瞋痴慢疑。貪瞋痴慢疑是假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可是六道眾生把它執著得非常堅固,以為它真有,不肯放下,這就是六道輪迴的根。

見思煩惱,大小乘、顯教密教都說,說得很多,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五種錯誤的見解;貪瞋痴慢疑,五種錯誤的思想,這一共十個,這十個東西造成六道輪迴。這十個東西統統斷掉了,沒有了,六道輪迴就不見了。

這就說明六道輪迴全體是個夢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這十個東西斷掉了,醒過來了,所以法體,沒有,這一個慳字代表見思煩惱,剛才講的,沒有這個東西,「於身命財,行檀捨施,心無慳惜」,修行,我們對於身體、生命、財物,能布施,能捨,一絲毫慳貪的心都沒有。

慳惜就是吝嗇,自己有,捨不得給別人。貪,是貪而無厭,愈多愈想要多,累積無量無邊罪業。貪的果報是鬼道。這個心重,將來墮餓鬼。瞋恨心重,地獄道。愚痴心重,愚痴是理事、因果他不相信,他不能理解,認為這是假的,愚痴,墮畜生道。三種都幹,肯定是地獄道,無間地獄。

現在這個世間眾生,造無間地獄的太多了!大家不相信,說因果、輪迴這是騙人的,這是宗教人士欺騙人民的,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們敢作敢為。可是你要是冷靜細心去觀察,果報就在眼前,會被你看到,那些造作一切不善的人,果報現前了,死於非命,或者是家破人亡。

他們真看到了,看到相信了,看到了,害怕了,於是乎他回頭,他的善緣成熟了,回過頭來有救。要是遇到淨宗,回過頭來,不但有救,他還能成佛、成菩薩,得大利益。有親身經歷的同修,我希望他們有機緣,能在此地給諸位現身說法,給經教作證轉,他們來給你做證明,證明經上講的是正確的。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3集2013/11/22


能放下,肯布施

修布施,不要吝惜。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沒有帶一分錢來,走了以後一分錢帶不去,財物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對於財物,起生貪戀心,不能放下,你這一生也沒有做什麼大惡,來生呢?來生還在這個地方,不肯離開,這是他自己的產業。那怎麼辦?這個房子裡頭有螞蟻、有蟑螂,有這些小動物,老鼠,他去投胎,投這個胎了,他對它貪戀。

要放下,決定不要佔有它,經書佛像都如是。我在早年遇到一位法師,喜歡佛像,收集古董,名貴的佛像,二、三百尊,大大小小。他有一個房間,專門供養、收藏在那裡。平時這個房間鎖起來,沒人進去。我去的時候,特別招待我,打開,請我去欣賞。現在不在了,到哪裡去?肯定沒有離開他的佛像,那個佛像裡頭有小老鼠,有蟑螂,有螞蟻,到這去了。什麼時候能真正放下,他才能離開。你說多苦!這愚痴。

經本,我比較喜歡經本,收藏一些民國初年前清一些線裝書,要不要捨?要捨。如果把這個放在心上,書會生蛀蟲,來生到哪裡投胎?肯定變成書裡頭的蛀蟲。不知道的人不曉得,真正學佛的人曉得,看到書本裡頭,翻開裡頭有蛀蟲,過去對這本書很珍愛的人,捨不得離開它。

所以要行檀施捨,檀是檀那,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施捨的意思,要能放下,要肯布施。心無慳惜,沒有絲毫吝嗇,而且愈施愈多,這是果報,果報是自然的真理。施財,愈施愈多,財愈多;施法,愈施,聰明智慧愈增長;施無畏,身體健康長壽。

我年輕的時候跟章嘉大師,第一次見面,他老人家教我這個方法,我很認真學習。這六十二年,證明佛菩薩的話是真的,大師教我是真的,不是假的,愈施愈多。愈多,要愈施,千萬不要存在那裡,存在那裡錯了。這個錢用也得緣分,沒有緣到哪裡去用?我們要找好事,別人不願意幹的好事,我們來幹。別人願意幹的。讓他們去幹。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3集2013/11/22


放下就成佛

「《金剛三昧經》云:入道多途」,入道是什麼意思?就是宗門裡頭所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就是成佛成菩薩。道是方法,方法無量無邊,經上常講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不是定數,如果是定數,八萬四千不多,它是表法的,表什麼?表無量無邊,是這個意思。

為什麼成佛、成菩薩的方法無量無邊?這怎麼回事情?你們明白了沒有,我前面的話你要聽懂了,你就會明白了,懂了嗎?兩個字,放下。無量無邊的法,任何一個法,放下就成佛了,你看就這麼簡單。放下便是,放下起心動念便是佛,無論哪一法,放下就是;放下分別執著你就是菩薩;放下見思煩惱你就是阿羅漢。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一般人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

看破就是對於事實真相真正清楚了,真正搞明白,懂了,那叫看破。我們對事實真相沒看破,為什麼?認為這個身體是真的是自己,一天到晚對它關心得不得了,到最後哪裡去了?三惡道去了。為什麼?貪戀這個身體。

貪瞋痴三毒煩惱在哪裡表現?對這個身體的保護愛護,貪瞋痴都在裡頭,不了解身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愚痴。虛幻東西患得患失,錯了,完全錯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跟佛菩薩的見解相同了,假的,隨緣,隨緣得自在。不肯隨緣,執著生煩惱。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2集2013/11/21


一定要用行來檢驗自己

這個裡頭,這是章嘉大師過去教我的,檢驗自己是不是真的入境界了,不必找別人證明,自己就可以證明。真正得受用了,真正放下就入了,無論於理於事,放下是關鍵,從理上放下的叫理入,從事上放下的叫行入。所以章嘉大師看破放下,這兩句話講絕了。

看破決定放下,如果沒有放下,他沒有看破,他不是真看破,真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千萬不要,沒有看破自己以為看破了,就怕這個,為什麼?他不會再進步了。所以一定要用行來檢驗自己,我到底有沒有契入。沒有契入要努力,要再精進,千萬不能誤會,誤會你就不會精進了,終止在這邊,這等於像得病了,這個病沒救。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12集2013/11/21


菩提心就是真正看破放下

菩提心確實,不是一般人能發得起來的,那要有很深厚的善根。《彌陀經》上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每一個往生的人,無論在什麼方式之下往生,長時念佛往生;短暫,臨終之前才聞到佛法,念佛往生,無論什麼樣的形式,跟過去世的善根有密切關係,就是《彌陀經》上說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具足,這個人一定往生。

菩提心,真正覺悟的心,也就是說,他真看破了,真放下了。看破放下,這個世間事情還做不做?他自己能夠做主,不障礙他的道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業,業是事業,他做的事,不障礙,可以做。如果有障礙,就不能做。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的事大,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不妨礙我往生,行,這事可以做;妨礙往生,不行。所以這個事情要自己決定,不要去問別人。

所以念老說得也很好,老實說,沒有過去多生的善行,菩提心發不起來。過去生中沒有,今生認真幹,拼命幹,老老實實幹幾十年,菩提心生出來了。菩提心,用章嘉大師的解釋很好懂得,看破,放下,真正看破了,看清楚,看明白了,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對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23集2013/11/30


拓開自己心量

四弘誓願真正不可思議。常常念,明白這個意思。如果常常念,常常拓開自己心量,心量一年比一年大,這就有進步,一年比一年更能包容,這就對了。對待一切眾生平等對待,不能用小心眼。我只幫助我們自己國家的人,自己民族的人,這心量太小了,與四弘誓願相違背。

四弘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哪裡的眾生?遍法界虛空界的眾生,此界他方,十方世界一個都不漏。教學要平等,傳法要平等,沒有厚薄,為什麼?大乘教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

中國古人講倫理,這個一體是把倫理講盡了。中國人倫理重視家族,一家人,佛的倫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比一家人還要近、還要親,怎麼可以有分別心?有分別、有執著就錯了,是凡夫。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23集2013/11/30


傲慢、嫉妒是德行最大的障礙

自己有專長,不肯傳給人。我早年在北京,遇到一個劉大夫,他過世了,有人告訴我,跟劉大夫常常接近,知道劉大夫確實有一些祕方,治病的祕方,不肯傳人,七十多歲就過世了。

他的心量如果大,他的福報就大,遇到能傳的,統統傳,沒有親怨,為什麼?這個藥方是能救人的。為什麼不傳?為什麼要吝嗇?怕別人超過自己。這心量小,有嫉妒心。傲慢、嫉妒是德行最大的障礙。那個人是好人,依舊不能避免。我們明白,我們要拿他當作自己一面鏡子,發廣大心。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23集2013/11/30


愛一切眾生

不但凡是人皆須愛,《弟子規》上說的,《弟子規》跟佛法比就很小,佛不但愛人,佛愛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花草樹木,包括蜎飛蠕動,所有一切生物,都要愛,平等的愛,不只是人。連蚊蟲螞蟻都愛,怎麼會不愛人?愛人,有些不愛惜動物。

我父親當年在世,我們從小跟著他知道他,他愛人,他不愛動物,打獵殺生,他常幹的事情。所以我們很小的時候,也學了一套打獵的本事,造了重殺業。學佛之後才知道,知道了我立刻就吃長素。我學佛大概不到半年,我就素食了,為什麼?懺悔,以前無知,殺了很多眾生,對人知道愛,對動物不知道愛。

讀到大乘經典,愛一切眾生,眾生,什麼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都叫眾生。人,四大五蘊,眾緣和合而成的,所以叫眾生,蚊蟲螞蟻也是眾緣和合,樹木花草還是眾緣和合,所以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沒有不愛護的。佛法講這個愛,用的文字是慈悲。

不用愛這個字,避免一般人看到愛,裡頭有情,佛為了避免這個,不用愛字,用慈悲。慈悲是理智的愛,是智慧,不是感情。世間人愛是情執,情執是六道生死的根本。所以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愛重,這就是娑婆世界的因,六道輪迴的根本。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23集2013/11/30


有傲慢不能入佛門

普賢菩薩第一個教我們修的什麼?「禮敬諸佛」,我們不知道禮敬,禮敬是性德。開發自性智慧德能,用什麼方法?禮敬,真誠心禮敬,直接降伏傲慢的煩惱。一般眾生都有狂妄自大,自以為是,輕視別人,這是煩惱當中嚴重的煩惱。為什麼說它嚴重?有這個煩惱不能入佛門。不但不能入佛門,世間聖賢之門也入不進去。

《論語》裡頭,孔子就說過這麼一句話,他說假使有一個人,他的道德才華像周公一樣,你從外表上看到,但是他有傲慢,他還吝嗇。夫子說,這人是假的不是真的,其餘則不足觀矣,立刻就被淘汰掉了,他是冒充聖賢,不是真正有賢德。

這個德要怎麼修?普賢菩薩教給我們修,我們對佛很恭敬。其實未必真恭敬,為什麼?真恭敬他真得利益了。學佛學了多少年,學了一輩子,沒有得到利益,還是那麼倔強,還是那麼自大。心裡面煩惱雜念沒除掉,業障習氣時時現前,未來依舊是六道輪迴,出不出來。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22集2013/11/30


遇到阿彌陀佛問題真解決了

別人恭維讚歎我,我很歡喜,這不行,你看你還是有分別,還有執著,你還有上下,還有好醜。別人毀謗我,障礙我,陷害我,聽了心裡還是有一點難過,比一般人好,有修養,沒有完全放下,一百分裡面放下了八十分,還有二十分沒放下,難,太難了!放下八十分這就相當好的修養了,可是在佛法裡不行,佛法這個障礙還非常嚴重。佛法要求徹底放下,百分之一不能留,千分之一也不能留,要放得乾乾淨淨,這叫真難。

好在我們很幸運,遇到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保平安,遇到他問題真解決了。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就像移民,這個地方修學困難障礙重重,到極樂世界去,沒有障礙。到極樂世界的條件很簡單,只要真正相信,沒有懷疑,真正發願,我真想去,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成功了,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無量無邊法門只有這一門,我們具足它所要求的條件,我們決定一生能夠往生。這個法門稀有難逢,難信易行,信真難,做起來太容易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39集2013/12/14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煩惱

我們自己應該要負全部的責任,我們為什麼生活在現在環境當中,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煩惱,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如意的果報?沒有別的,全是我們自己念頭,我們自己不善的念頭生起這個環境,有時候還干擾別人。

只有真正見性的人,真正回歸自然的人,他不受干擾。沒有這樣的功夫,這是什麼?這定功,哪有不受干擾的道理?一個嚴重的打擊能叫人頭抬不起來,能叫人十天半個月垂頭喪氣,生怨恨,怨恨必然感召將來的果報,所以這輪迴裡頭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愈往後愈嚴重。為什麼?他沒覺悟。如果覺悟,那就愈來愈輕;沒有覺悟,愈來愈嚴重,非常可怕。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37集2013/12/13


你想擁有就是欲望生了

《大乘義章》裡面說,「染愛塵境,名之為欲」。染是染污,你想得到它、控制它、想支配它,這都叫染。愛,這個愛是情愛。塵,五欲六塵,這個塵是指色香味觸法,六根對的,眼對色、耳對音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知,都會讓你產生欲望。你想擁有,這就是欲望生了。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繼承王位,他是國王。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了王位,也捨棄了榮華富貴的生活,出去學道,佛家講參學,過苦行僧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堅持到最後,他七十九歲圓寂的,一生不改變,真放下了,名聞利養放下了,七情五欲放下了。他教我們放下,他先做到,他要不做到沒人相信。

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經上我們看到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這些人都是跟他學習的,跟佛過同樣的生活。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常隨眾,佛到哪裡跟著佛不離開的,一生過游牧生活,居無定所,真正得大自在。給學生們定的規矩,樹下一宿,這個樹也許長得很好,樹蔭很大,想多在這住幾天,不可以,一晚上,明天不可以在這裡再住,一定要換地方。這是什麼?沒有留戀,真正叫萬緣放下,得大自在,真正恢復到心地的清淨平等覺,他住在這個地方。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31集2013/12/06


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希求

「正心誠意,善護己念」,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不能有妄想,不能有夾雜,不能懷疑,不能間斷。只要守住這個原則,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這叫「善護己念,遠離三毒,不思邪惡」。這就是義寂法師所說的,心中有佛,「直趣菩提」,心中有佛,這叫端心。萬緣放下,這叫正意。

「蓋以唯趣菩提始稱端心」,這意思講得深,「餘無所求方名正意也」,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希求,這意是真的。「能如是端正身心,自然不為眾惡,故云甚為大德。大德者,德之至也」,你的德行圓滿了,達到至高無上,稱大德,大德的根源從哪裡來的?端正身心,從這來的,自自然然不造惡業,這是我們應當學的。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57集2013/12/28


六道輪迴則純苦無樂

十方人民,永劫以來,這兩句話範圍非常大,輾轉於五道之中,就是六道輪迴,常墮三途之內。出不了六道輪迴,決定在三途的時間長,在人天善道的時間短。所以至極苦痛,無有絕期。下這接著講,「蓋生老病死均極苦痛。且純苦無樂」。

凡夫業報之身『惡臭不淨』,「何可愛樂。惡者,醜惡、凶惡。臭者,難聞之氣味」。不淨是不乾淨。「《觀佛三昧海經》曰:自見己身三十六物惡露不淨。」這三十六樣東西是舉例子,我們身體,外面皮膚,大小便溺,汗毛孔所流出來的,都不是乾淨東西;裡面五臟六腑,這是物質現象;另外還有精神現象,煩惱、習氣,心理跟物理有密切關係,沒有一樣乾淨東西。

「《大論》中」,《大智度論》裡面說五種不淨。第一個,種子不淨,第二個,受生不淨,第三個,住處不淨,這《十疑論》上講的,講了七種不淨。種子是因,人怎麼來的?種子。種子有兩種,一個是業力,這是真正的業因。過去生中你曾經學過五戒十善,你才會到人間來。五戒跟中國的五常完全相同,所以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要修五善。

中國人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佛講的五戒,不殺生,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這五個字你都能做到,你來世還得人身;如果這個五個字沒有了,那就是五戒沒有了。殺生,不仁;偷盜,不義;邪淫,無禮;飲酒,無智;妄語,無信,來生到三惡道去了,畜生、餓鬼、地獄。在三惡道時間很長很長。

有人說畜生的壽命很短,譬如投胎投一個雞,雞壽命不會超過一年,就被人殺吃了。吃了之後牠到哪裡去?牠又到雞這來了。畜生要論次數的,你墮了雞了,你是幾百次甚至於幾千次,麻煩大了,一次那沒問題。佛法從因果上說,大乘經教上有,說,你吃牠半斤要還牠八兩。所以殺生吃肉是要還債的,懂得這個道理還敢嗎?

種子還有一種是外面的,就是父精母血。他來投胎,跟父母有緣,沒有緣的不來,有緣自自然然就遇到了。這是種子不淨。第二種,受生不淨。受生,住在子宮裡面,「住處」不淨。「食噉」不淨,在胎胞裡面維繫他成長,完全是靠母親的血來養他的身命,所以叫吃的不清淨。

第五,「初生」不淨,十個月滿足了,他出世了。第六個是「舉體」不淨,從頭到足,從外到裡,沒有一處是清淨的是乾淨的。第七,「究竟」不淨,究竟是這一生到老死,死了以後這個身體埋葬在墳墓慢慢腐爛,這叫究竟不淨。

「故於自身以及他身」,常常觀想身體七種不淨,自己是這樣的,看看別人也是這樣的,「實無可樂之處」,樂在哪裡?真正看破了,知道人在世界上「純苦無樂」。所謂的樂只不過是苦稍微停一下,你感覺到樂,不是樂,苦停止了。苦停止的時間很短促,不長。苦是真的,不變,樂是假的,為什麼?樂極生悲就變成苦,苦不會變成樂,這要懂。

人們以飲食為樂,喜歡吃的東西、愛吃的東西,吃的時候覺得很樂。如果讓你一餐吃個十碗二十碗,這苦了,你喊饒命了,不是喜歡吃嗎?所以,吃一碗兩碗很快樂,吃十碗八碗苦了。喝酒,一杯很快樂,讓你喝十杯,你苦了,那就不省人事了,所以樂會變成苦,苦不會變成樂。

打你痛,打一鞭子很痛,打十鞭更痛,不會打出樂出來,所以苦不會變成樂,樂會變成苦,這就是苦是真的,樂是假的。一餐飯沒吃餓得很苦,兩餐就更苦,不會變成樂,飢餓是病、是苦,每天吃三餐飯,就是每天要救這個苦,你要不吃就真苦。所以「理應厭離」,真正看清楚看明白了,這裡頭有什麼樂的。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54集2013/12/26


貪欲是苦海之因

『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這兩句經文,憬興法師他給我們解釋的,「拔欲者,令離煩惱」,教我們要遠離煩惱。下面是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解釋的,「諸苦所因」,六道輪迴苦海無邊,它的因就是貪欲。貪欲是苦海之因,是苦海之本,所以佛勸我們要「拔除愛欲」,要「杜眾惡源」,杜是堵塞,把眾惡之源要把它堵塞住。

「杜者,塞也」。《淨影疏》說,「杜眾惡源,令離惡業。杜猶塞也。惡業是其惡道家本」。三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根本就是惡業,惡業的根本就是愛欲,所以追根究柢,愛這裡頭就有欲望,這個欲望就是要佔有、要控制、要由我支配,這些都是欲望。這些欲望非常強烈,滿足他的欲望他歡喜,違背他的欲望他怨恨,就起瞋恚心。

貪欲、瞋恚從哪來的?從愚痴來的,沒有智慧。愚痴我們很不喜歡聽,想想自己有沒有?騙別人猶當罷了,不能騙自己,自己想想有沒有。然後再跟經上對起來看,佛在經上講得不錯,把我們的毛病根本源頭都說出來了,我們是因為痴迷,日夜念念造作而沒有感觸,以為這都是正常的,我有,別人也有,沒有看見一個人沒有。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53集2013/12/26


順境善緣、逆境惡緣都是對我們的考試

自行化他,先要自己把經論搞清楚,要把經論裡頭所說的理論與事相都要落實到生活,落實到生活不亦悅乎,法喜充滿,真正得受用。無論什麼境界,自己懂得最善的處置。

善緣、順境,好,處這種境界沒有貪戀,沒有欲望,我們的道業能保持正常的提升;如果有名利的念頭,那你就被境界所轉了,被它所轉,愈轉愈深,就是愈迷愈深,到最後把佛法丟掉了,依然去搞輪迴,這是自然現象。

如果處逆境、處惡緣,環境不好,處處是障礙,人緣不好,都是所謂的冤親債主,怎麼辦?這個裡頭頭一個,決定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不被境界所轉,在境界裡頭沒有怨恨,回光返照,因為這是最難處的境界,要想到這些環境、人事都是佛菩薩加持的。為什麼?我們修行有了一點功夫,有功夫要參加考試,看這一關能不能通過,能通過提升了,不能通過就退轉了。

所以,對於環境、對於人事都要感恩,為什麼?我又通過了,證明我又提升了一個階層。好事,不是壞事。順境、善緣也是好事,都是來考試的,你有沒有貪戀,貪心是從這斷的,逆境、惡緣來考你,你有沒有瞋恚。

所謂逆緣,這是看你斷瞋恚斷到什麼程度;順境、善緣的時候,看你斷貪惡斷了幾成,統統來考試的。所以真正修行人一定要懂得,所有一切眾生統統是佛陀,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得要這樣看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的境界才不斷向上提升,你的感恩的心就生起來了。

無論處什麼境界,統統幫助你提升,你看不是幫助你斷貪,就是幫助你斷瞋恚。貪瞋那個底下更深一層的是愚痴,愚痴是不明白,不懂事。所以境界從早到晚,從初一到臘月三十,在哪裡修?就在生活當中修,在工作裡面修,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修,這叫真修行,這叫第一善,這經典上講的第一善。

第一善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天天在讀經,天天在學習經教,沒用上,人家罵你,會生氣,人家恭維你,會歡喜,這個不行,你被境界所轉了。

真正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滿心的歡喜,會跟鄉下的阿公阿婆一樣,不管是什麼人,你讚歎他也好,你毀謗他也好,你罵他迷信也好,罵他無知也好,他就是那一副笑臉對你。

那個笑不是假的,是從內心裡面發出來的,是真心的微笑,是真心的歡喜,對待一切眾生,對待一切事物。第一善你嘗到味道了,你怎麼會不歡喜?往生極樂世界有把握了,你說能不歡喜嗎?六道輪迴就幹到,這是最後一次了,下面沒有了,下面我到極樂世界去了。這是第一善,這是無比的歡欣鼓舞。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4集2014/01/08


求智慧先求什麼?先求心地清淨

「輪迴六道,貪欲為本。生死苦海,智為能度」,學佛要求智慧,智慧從哪裡來?從清淨心來,從平等心來,你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覺就是智慧,清淨心平等心能生智慧,智慧是清淨平等所生的。

我們要求智慧先求什麼?先求心地清淨。心地本來清淨,現在不清淨了,裡面充滿了垃圾。現在的工作,把心裡頭的垃圾完全清除,打掃乾淨,一塵不染,把阿彌陀佛請進去,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像印光大師的關房一樣。

我到蘇州靈巖山寺去拜訪,明學法師陪我,看到祖師關房,他的小佛堂只有我們攝影棚一半大,一張方桌,普通的方桌,桌上供養一尊佛像,阿彌陀佛,一對蠟台,一盞油燈,一個香爐,一杯供水,一個木魚、引磬,其他的都沒有,乾乾淨淨。裡面有個門通的,那是祖師的臥房。

前面這個小房子,他繞佛也在這個小房子,所以他桌子擺在當中。牆壁上只有寫一個字,印祖自己寫的,死字,寫了一個大字貼在牆壁上,時時看到這個字提醒自己,萬緣放下,一塵不染。

清淨心生智慧,智慧能斷煩惱,智慧能破無明。此地是「以智慧劍」,劍是比喻,「斬斷貪欲無明等煩惱」,這就是拔斷生死之本。「如是則永離三途之苦」。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是六道輪迴,你只要不離六道輪迴,你就沒有辦法離苦。

人天兩道是短暫的休息,暫時離苦。你造的惡業很多,一轉眼三惡道去了,那真苦。惡盡了,斷乾淨了,「痛燒俱息」,不作惡了,惡的果報沒有了,現世沒有痛,將來沒有燒。「故云當離三塗憂怖苦痛之道」,真正捨離了,永遠捨離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3集2014/01/07


斷貪瞋痴要從哪裡斷?

「若人能於五痛五燒之中」,這就是講現在在六道,特別是在人道,應當要「專一其心,制止意業之三惡」,意業的三惡就是貪瞋痴,再加慢、疑是五惡,貪瞋痴慢疑,五毒,這五個不好。

貪的根是情執,堅固執著情愛,瞋的核心是傲慢,痴的核心是愚痴,斷貪瞋痴要從哪裡斷?斷貪從情愛上斷;斷瞋從傲慢上斷,學習謙虛;斷愚痴要從懷疑上斷。

對自己不懷疑,對古聖先賢不懷疑,肯定自己本性本善,肯定自己本來是佛,我現在是心作佛,一定能夠達到是心是佛,他就圓滿了,信心從這裡建立。不懷疑了,我們才能夠以真誠心接受聖教,聖賢教誨。

從「端正身心」下手,心要正,心離開貪瞋痴慢疑,心就正了。不貪,沒有貪的念頭,沒有瞋恚的念頭,沒有愚痴的念頭,沒有傲慢跟懷疑,真心。因為這五樣東西染污了真心,破壞了真心,讓真心不能恢復。

這五樣東西放下,真心就現前,心就正了,身自然就端了。與律儀相應,就是端。律儀裡頭最重要的三皈五戒十善,一切戒律威儀不出五戒十善,這是根本。根本雖然好像不多,展開來那就包括一切。

小乘教裡頭展開了,三千威儀,從哪展開的?從十善業道;大乘菩薩展開來,八萬四千細行,也是十善業道。不能小看十善,它代表圓滿,圓滿的性德、圓滿的清淨、圓滿的相好莊嚴,智慧德相。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69集2014/01/05


每天有一點時間修定

轉八識成四智,怎麼轉?禪定,落實在禪定。所以定,就轉過來了,定是什麼?一念不生。每天有一點時間修定,首先一般比較方便是早晚,人都休息了,沒有人干擾了,靜坐半個小時,早晨晚上。那我們念佛的人我們念佛,聲聲佛號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佛號不間斷,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就是修,初學的人就是修功夫成片,到功夫成片之後,不放棄,那就是修一心不亂。

只要真正能定住,在日常生活當中,盡可能的放下。放下也是慢慢來,要真幹,效果才明顯。不是認真幹的話,放不下,放不下,就生煩惱,就起障礙。外面嚴重的誘惑,四個字,財、色、名、利,四大魔王,有一個就能把你全部毀掉,果四個都有,麻煩大了。這四個魔厲害,我們用什麼對付?一句佛號,真管用,會得佛力加持,讓你的心定下來。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第594集2014/1/22


怎樣把善根補出來

【於自善根。不能生信。】
這大有人在。自己造了很多罪業,極樂世界殊勝莊嚴,我能去嗎?它會要我嗎?他不敢相信。甚至於造惡多的人,寺院裡面大雄寶殿不敢進去,不敢看佛像,躲躲藏藏的,避免不看佛像。問他為什麼?不好意思。這人有良心,好人,不是壞人,只要給他講清楚、講明白了,這是好信徒,他可以得度的。就怕他良心沒有了,那就沒辦法了。所以我看到,我很佩服,這個人可以度的,得要有機會慢慢給他講。我們看到,而且還很多。

你看,「能信他佛,但於自佛」,自己是佛,不能相信,我自己是業障深重,造作很多重罪的眾生,能不墮地獄就不錯了,是這麼樣一個心態。「於是心是佛之旨,尚有疑情。是為大失」。這個大失是什麼?他因為對他佛還能相信,真念佛往生,生邊地,生疑城,這還能夠相信因果的話,不能相信是心是佛。

這是淨宗最重要的核心,淨宗憑什麼立教,憑什麼建立念佛成佛的法門,就憑這一句,因為你「是心是佛」,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你不是沒有,你只是不知道你有真心。這個真心能現萬法,整個宇宙是你心現的。哪一個人有這個念頭?不說世間人,學佛的人幾個人有這個概念?宇宙從哪裡來?我心現的。

善根不足,不怕。要相信善根是決定有,也是迷失了。怎樣把善根補出來?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如果用覺明妙行菩薩所說的這三個原則,念佛的時候,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句接著一句,用至誠心念,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一聲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累積善根,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無量劫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都不怕。為什麼?那是妄心造的。我今天念佛時間雖然短,念佛不多,我是用真心念的。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邪不勝正,你無量劫造作惡業是邪念,是妄心,今天我念佛是用真心,邪不勝正,所以一句正念能滅無量劫的邪念。

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日常生活,你是用真心是用妄心?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不知道,那從事上來給你講,真心這個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但是真心所現的相,在事相上,與性德相應的,真心;與性德不相應的,妄心。與性德相應的,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三聚淨戒,這是真心;違背,是妄心。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第594集2014/1/22


念佛、聽經、讀經為什麼

智慧從哪裡求?從清淨心求,從平等心求。我們經題上都說了,「清淨平等覺」,那個覺就是智慧,清淨平等是定。佛在一切經教裡常常教給我們,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的種種教法,都是幫助我們修定的,幫助我們回歸清淨平等。清淨是小乘的定,開小智慧;平等是菩薩的大定,開大智慧。

你要開智慧,你的心要清淨、要平等。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只生煩惱,不生智慧。我們是用念佛的方法修定,用讀經的方法修定,用聽經的方法修定,所以念佛、聽經、讀誦都是屬於戒的範圍,因這個,你得定。

什麼時候你煩惱放下了,清淨心現前了,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是下面這四種智,前五識起作用就是不思議智,第六意識起作用就是不可稱智,它起作用就行了。佛有,我們人人都有,不能不知道。

所以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聽。佛,不能不念。不念,一天到晚都是雜念、妄想。斷不掉,前念滅,後念就生。自己做不了主。這是什麼?習氣,斷習氣難。斷煩惱還比較容易,容易,我們也斷不了。學佛不能欺騙人,更不能欺騙自己。欺騙自己,一無所成,這一生到最後還是去搞六道輪迴,錯了。

這種緣不是容易遇到的,開經偈上告訴我們,「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淨土法門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你怎麼會遇到?無量劫來稀有難逢,比百千劫更長。我們今天有緣,無比的幸運,遇到了。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88集2014/1/18


讀書不是背書

好像讀書要背書,我們都把意思搞錯了,讀書不是背書,念遍數多了,他自然會背,所以背書是副作用,主要的目的是什麼?是叫他不要有妄想。你讀書,在背書,你就沒有妄想,你有妄想、雜念就念錯了,所以它是修定的一個方法,跟禪堂裡面坐禪的意思是一樣的,坐禪是修定,知識分子用讀誦修定。

修定沒有形式的,修定是什麼?就是心裡頭清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憂慮、沒有懷疑,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所以念經的意思在此地。定能開慧,讀《華嚴經》,得華嚴三昧;我們讀無量壽經叫念佛三昧;修《般若》的,金剛三昧,般若三昧。惠能大師在黃梅八個月舂米破柴,那就是舂米三昧、劈柴三昧,真的,他從這得定。所以五祖給他一講經,他馬上就懂了,就真的開悟了,見性了。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82集2014/1/14


災難是不善的念頭、言語、行為感應的

現在的人心真正是所謂心浮氣躁,不厚道,對別人犯一點點過失都要給他嚴重的處分,所謂是得理不饒人,這就是戰爭的緣起。人要學倫理,要學道德,真正能夠把《弟子規》、《感應篇》、《安士全書》、《了凡四訓》、《俞淨意遇灶神記》,這些書把它講透,如果能在國家電視台去播放,天天講,天天教,有人曾經告訴我,這樣一年下來地球上災難全沒有了,為什麼?人心轉善了。

災難是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為感應的。只要人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災難是可以化解的,不是不能化解。誰能做?必須是國家領導人。小國影響力不大,要大國,像中國、美國。如果國家領導人真正走向這個方向,我們利用這些電視網路傳播,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勸導大家一起斷惡修善,國家能挽救,世界也能挽救。

佛教導我們,一句話總消一切災難,那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個世間一切大小災難全化解了。得要真幹,幹的人不多,能產生效果,少數,幾十個人,二、三百個人肯幹,就能產生效果。必須把這些真正落實的人,用媒體訪問的方式,在電台、在網路裡頭播放出去,讓全世界人都看到。他們天天看,看久了會感動,會斷惡修善,效果就產生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4集2014/02/25


絲毫貪戀都會障礙我們往生

無住、天親、師子覺,這三兄弟,在佛法裡面修持都有了不起的功夫。無住、天親最後歸淨土,《往生論》就是天親菩薩作的,是他修彌陀淨土的報告,跟我們大家做分享的。我們學過這部論,是淨土重要的論典,三經一論就是指的它。

師子覺是生彌勒淨土,實際上他沒去,兜率天天人的福報太大了,他到那個地方一去,他起了貪心,留戀這個地方,所以師子覺生到兜率天,是外院不是內院,內院是彌勒菩薩道場,他迷了,被外面的樂迷了,沒有到內院去。這就是說明習氣沒放下,在這個環境裡頭,阿賴耶裡面的情執的種子,兜率天外院的天人,把它引發起來了,他去不了內院了,一念之差。

這也是菩薩作略給我們看的,讓我們要了解,妄想、分別、執著要真放下,不能有絲毫貪戀,絲毫貪戀都會障礙我們往生。何況我們無論在解行,各方面都不如無住、天親、師子覺,不如他們三兄弟,三兄弟,無住、天親都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們應該要警惕到的。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2集2014/02/24


發慈悲心對治貪欲

「貪欲多者教以慈心」,貪欲心,教他發慈悲心對治貪欲。自己有財富,有聰明智慧,有技術,有能力,多行布施,布施帶給你的成長。譬如說財富,全世界,絕不是局部,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信仰,誰不愛財?財從哪裡來?沒有人知道,世間人所認知的是錯誤的。財從財布施來的,愈施愈多,這是正財,這不是邪惡,是你應該得的,所謂是命中有的。

命裡有財富從哪來的?布施來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喜歡財布施,這一生當中才得大財富。聰明智慧人人喜歡,從法布施來的,人肯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從無畏布施來的,歡喜修無畏布施,這個人肯定得健康長壽。所以布施是因,你得到的是果。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好好修因,你得到的財是正財,那個財丟都丟不掉的。

用不正當手段所得的財富,還是你命裡有,你命裡要沒有得不到,但是這樣得來的財富已經打折扣了,譬如你命裡頭有一百萬的財富,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得到多少?能得到五十萬,你命裡財富打對折了,吃大虧了,你用正當的手段,你會得一百萬,不正當的手段只得五十萬,自己覺得很滿意、很了不起了,其實虧損太多了。這個道理要懂。

聰明智慧是法布施,我們知道東西喜歡教別人,不要吝法。我遇到一個人吝法的,教人怎麼樣?教一半,另一半不教,為什麼?怕別人超過他。這個大錯特錯。你肯教人,完全教別人,你自己智慧增長,智慧不斷增長。一吝法智慧不但不增長,智慧慢慢退化了,違背因果的道理。

無畏布施,最重要的是絕不傷害眾生,這叫無畏。無畏布施第一個就是素食,不吃眾生肉,不殺害眾生,不殺生,不吃肉;愛護眾生,放生這是愛護眾生;幫助貧苦疾病的人,他們需要人幫助,這是屬於無畏布施。要多做。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6集2014/02/18


真正功夫裡面最困難的是放下

真正功夫,裡面最困難的是放下,上上根人他的特點就是能放下,真正放下萬緣,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清淨是沒有染污,沒有執著,平等是沒有動搖,像水一樣。平常我們供佛,供具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一杯水,水代表我們的心,代表佛的心。

佛心、菩薩心、我們的心都是清淨的,都是平等的,我們要恢復清淨、平等心,跟佛就一樣,就到佛的境界。努力做功夫就是放下,最後連佛法也放下,不放下,被佛法染污了。

佛法不是真的,佛法因緣生,凡是因緣生法都不是真的。所以《金剛經》上特別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世間法,佛法、世間法都不能要。沒有成就的時候要利用佛法,佛法幫助我成就;到達彼岸了,佛法就不要了,要,永遠到不了彼岸。好比坐船,船到了彼岸,要下去,不能把船背著走。所以要知道,船是工具,度我到彼岸,到彼岸就把它放下。

法就是這樣的,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佛法就丟掉了,就不要了;帶著佛法,佛法變成染污,變成障礙。自性清淨心裡頭一法不立,自性清淨心裡頭具足無量無邊的佛法。所以,從自性上講一法不捨,從境緣上講一法不立,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就對了。清淨平等覺在我們經題上,這就是真佛。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44集2014/05/03


看到別人過失,回過頭來反省自己

淨宗告訴我們,縱然造了五逆十惡無間地獄的業因,我們這一口氣還在,頭腦還清醒,告訴我們回頭還來得及,顯示出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無量的愛護。

這一口氣還在,能懺悔、能回頭,能真正發願求生,「十念必生」,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這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展現到極處,中國古人所說「止於至善」,還有比這個更善的?沒有了,用這個來解釋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得到究竟圓滿。需要知道,這樁事情我們人人有分,我們跟法性法師在一起要互相勉勵,要時時關懷、時時勸導。

人不可能沒有過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過正常的。為什麼?他墮落在六道,六道就是有過失才到這裡來的,沒有過失怎麼會到六道來?所以六道人犯過要原諒。馬上看到別人過失,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所以這些犯過失的人、這些墮落的人都是表演給我看的,都是我們的老師,都是我們的恩人。我們眼見耳聞,接觸到這種情境,要接受教育,要有感恩的心。知恩就報恩,報恩就是依教奉行,往生不退,證果,這叫真孝,叫孝敬的圓滿。

文摘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35集2014/05/05


口業放在第一

世尊跟我們講十善,身、意都講了三條,口說了四條,可見得口善,身、心才善;口要不善,身、心就沒法子修學。特別是在這部經,許多大乘經上說的,排列的順序都是身、口、意,我們這部經上,在第八品,它把口業擺在第一,就是善護三業,先講口,再講身、意,這個排列很少見。

你看,「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說得這麼清楚,告訴我們,口業放在第一。尤其我們生在今天的社會,看到人與人接觸太多了,真的是你看不盡,無論在哪個地方,你注意細心觀察,口業是怎麼來的,全就知道了。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6集2014/04/01


不是佛不靈,是我們錯用了心

懺悔業障,現在的人有一些對佛法不理解,認為求超度問題就解決了。做法事求超度,如果沒有真正懺悔,業障消不掉。為什麼做了多少次的法會,乃至於我們提倡的佛七,十個七、一百個七做完了,業障還沒有消除,什麼原因?沒有懺悔。真正懺悔,利益就得到了。

那這樁事情諸位在這個光碟上看到,老和尚沒有業障,因為他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他沒有業障,所以他有不思議的感應。他說在十二歲的時候,種了一個冬瓜,被他堂弟偷去了,他也不知道。

他就在念咒,誰偷了我的冬瓜,讓他長瘡,讓他害病。他堂弟真的長瘡害病了,所以他的嬸娘來找他,你別再咒了,你堂弟真的長瘡害病了,起不來了。

他一聽就嚇到了,他以為這念的是念念就算了,哪裡會是真的,趕快改念頭,讓他快點好了吧,讓他快點好了。二、三天堂弟真好了,他才曉得念力不可思議。一生不敢咒人,為什麼?他咒真靈,他不是不靈,真靈。為什麼?他用真心,他用清淨心。

我們今天咒人為什麼不靈,求也不靈,善惡都不靈?是我們的心嚴重染污,妄想雜念無量無邊,連佛號都容不進去,心裡頭沒有佛。

我們自己認真去省察自己就曉得,想想自己從早到晚什麼時候心裡有佛?早晚課心裡有佛,有幾成佛?做早晚課念阿彌陀佛是什麼心?妄想心、雜念的心,跟佛號糾纏在一起,它不清淨。所以念佛得不到利益,原因在此地,不是佛不靈,是我們錯用了心。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69集2014/07/02


用什麼方法斷疑?讀經

「文殊於菩薩眾中,智慧第一」。這下面說得好,「本為龍種尊王如來。現在北方常喜國成佛,號寶積如來」。早就成佛了,所以是寶積成佛化現的菩薩身分。「未來成佛,號普見如來,故知文殊大士乃過現未三世成佛者」。他的三世成佛,這是表演的,表法給我們看,特別是表法給法身大士們看。

「今示現會中,大智獨尊,表此法門唯大智方能信入」。淨宗能夠相信,不容易,不是真正的大智,你怎麼可能相信?信的人很多,信中帶著有疑惑。一切修學淨土的大眾,李老師常講,當年老人在世,我們常常聽說。台中蓮社的蓮友,老師往生的時候,我聽說台中蓮友大概有五十萬人,真正往生的,老師講了,一萬人當中大概只有三、五個往生,其他的不能往生。什麼原因?信,信裡頭摻雜著有疑,到臨終的時候會產生障礙,你不能往生。

不能有疑,願,願生淨土,但是這個世界親情有一些牽掛放不下,這也不能往生。這都是什麼?都是智慧缺少。真正有智慧,統統放下,沒有懷疑。真有懷疑,自己不能客氣,不要隱瞞,一定要斷疑生信。用什麼方法斷疑?讀經,讀經能幫助你斷疑生信。一天如果能讀十個小時,念上三年,疑就斷掉;沒有十個小時的功夫,不行,你的疑惑拔不掉。

業障、習氣、罪業、冤親債主都是你的障礙,所以你必須要徹底放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會起很大的作用,問題就是你會不會。聽經不能攝心,有妄想、有雜念,心不能專注,聽經不生功德。念佛,念念就念跑了,就想別的東西去了,不能專注,這都是業障的現象,這都是不能往生的現象,我們要覺悟,要有高度的警覺心。那怎麼辦?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我推薦給你的,海賢老和尚的光碟,一天真正用五個小時,聽三遍、念阿彌陀佛一萬聲,一萬聲大概兩個小時。

要注意佛號不間斷,要注意佛號不夾雜,念阿彌陀佛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念佛、聽經的時候,最好把電話線拔掉,沒有人打攪你。一打攪,功夫斷了,就破了。難,真難!真有恆心、有決心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但是這些障緣你可不能疏忽,它確確實實把你拉到六道輪迴不准你往生,很可怕。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0集2014/07/04


凡是帶不去的都要放下

《行願品》裡頭又說,「若人誦此願者」,假如有人念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這個人在命終的時候,最後這一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這是說身體壞了,人死亡了,身體不能再用,諸根是眼耳鼻舌身,都不管用了。

「一切親屬,悉皆捨離」,這是說你的親情,家親眷屬,你最疼愛的,統統要捨離,沒有一個會跟你一起走。「一切威勢」,你有福報,你有勢力,你做大官、發大財,也帶不去,「悉皆退失」,沒有一樣能帶走。

「輔相大臣」,這是你縱然做了皇帝,你的宰相、你的大臣你也帶不去,沒有一個跟你一起去的。「宮城內外」,這是你居住的皇宮,也不會跟你去。「象馬車乘」,這是你的交通工具。現在富貴人家,私人有飛機、有遊艇,車輛是很平常的事,這所有交通工具你也帶不走。

「珍寶伏藏」,你藏的一些珍珠、瑪瑙,種種寶物你所收藏的,一樣帶不走。「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沒有一樣東西跟你走的,都是帶不去的。佛告訴我們,警告我們,凡是帶不去的都要放下。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0集2014/07/23


必須要控制自己的欲望

《淨影疏》裡頭說得也不錯,煩惱習氣什麼最重?欲望。欲望沒有止境、沒有底限,所以古人對於這樁事情是嚴厲的防範,從小就教導不貪、不瞋、不痴。佛如是教人,中國古代老祖宗,古聖先賢,沒有一個不重視教人離欲;佛法是完全斷絕,世間法要有節度,不能太過分,太過分感召來的是災難。

今天的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就是人的欲望被物質、金錢引發出來了,這一發出來之後沒有辦法收拾,他回不了頭。他有一個億還想十個億,有十個億還想一百個億,有一百個億他想一千個億,有一千個億他想有一萬個億,乃至於把整個地球給他,他都不滿足,這個災難就來了,為什麼?你沒有那麼大的福報。

欲望跟福報要相稱。人間福報大小不一樣,地位高下不一樣,你在什麼樣的地位,擁有什麼樣的財富,它有一個標準,不超過這個標準非常好,那叫享福;超過這個標準,雖然得的多,你沒有福報。為什麼?你有煩惱,你操心,患得患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在造罪業。

罪業就很可怕,往前面看,來生就是三途,說不定就墮地獄,那個時候後悔莫及。必須要控制自己的欲望,這就是壞諸欲塹的意思,要把它戰勝。中國古聖先賢把這個擺作第一條。

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八相成道說法,第一條是「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這在第一條。我們科題上是破迷啟悟,顯明清白就開悟了,前面三句是破迷。擺在第一條你就曉得,它不是小問題,它是大問題,你這一生將來是到善道、是到惡道,還是到淨土,關鍵在此地。

六道凡夫哪個沒有欲望?沒有欲望他就成佛、成阿羅漢了,最少他也是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他還有塵沙、無明。所以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確確實實是佛。佛為什麼變成六道凡夫?就是被欲望所累,因為你有欲望,你變成六道凡夫。

欲望天天增長,沒有衰退,所以愈迷愈深,業愈造愈重。你做的那些事情,無論是好事、是壞事,統統為的是欲望,不知道欲望是假的。這個欲望的因感召的果報,這個果報就是六道,六道從哪裡來的?就這麼來的。所以六道輪迴是自己造的,自己的善業造三善道,自己的惡業造三惡道。

在輪迴當中無非是自作自受,與別人不相干,別人來勸我們作惡,主宰在自己,如果我心裡清楚明白,不造業。不但不造惡業,善業也不作,為什麼?善業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日子好過一點而已。既然出不了六道輪迴,佛給我們講的話是真的,無量劫當中,你肯定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善道的時間短,這是事實,多麼可怕!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8集2014/08/08


真正想斷煩惱的人從哪裡開頭?捨欲心

《淨影疏》裡頭四句,不多,十六個字,愛欲之心,深而難越,太深、太廣,你渡不過去;把它比喻叫塹,像護城河一樣;教斷,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東西害得你無量劫來在六道搞生死輪迴,與一切眾生,這個一切眾生就是你的冤親債主,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說多可憐,你說這個多可怕。

《甄解》說得好,捨欲心,壞諸欲塹者,這就真幹。這一句話就是斷煩惱,真正想斷煩惱的人從哪裡開頭?捨欲心,把欲望捨掉。欲望的根是情執,最難捨的,這個世間大家都知道。

海賢老和尚也說,有一種恩情最深,最難放下的,母愛,母子之情,尤其是母親,捨不得兒女。現在兒女可以捨父母,在過去受傳統文化薰陶的,做子女的人最難捨的是父母。現在把中國傳統文化丟掉了,學外國人,外國人到你十六歲成年,你可以獨立,跟父母的關係就捨掉了。

真的,有小孩離開家之後,一生再不會看到他回來,在國外這是非常平常的現象。父母也成了習慣,父母也不會想兒女,為什麼?想是白想,枉然,他不想你。不像中國人,母子連心,母親想兒子,兒子想母親,他有感應,這文化不一樣。所以從親情開始放下。

愛欲是諸苦之本。愛欲這兩個字範圍很大,愛是你喜歡它,欲是想佔有它,愛財、愛色、愛名、愛利,總是想擁有,總是不肯放下。可是,你都沒有想到,死了以後什麼都帶不去,沒有一樣是你的。

不需要等死了以後才知道,你要是有警覺心,你要是個聰明人,你就知道,人每天死一次,你晚上躺在床上睡覺睡著了,跟死人一樣,在這個狀況之下什麼是你的?人家把你身體抬走你都不知道。連身體都不是自己的,何況身外之物?躺在床上要有這個警覺心,天天有這個警覺心,你肯定萬緣放下。睡覺要作如是觀,睡覺要念佛求生淨土,要養成這個習慣就好。

欲流深廣,這就講你的欲望,欲望沒有邊際、沒有底;沒有底是深,沒有邊是廣。眾生漂溺之而難度,非常可憐!六道輪迴就是苦海,苦海無邊,你怎麼能渡過?放下就渡過,不放下永遠在裡頭。所以要真正放得下,要真正知道它可怕,不放下是真的麻煩。無量的時空,一染一切染,一迷一切迷,怎麼辦?跟一切人事物結的冤仇,冤仇從哪裡結的?百分之九十還要多,從言語、態度上結的。

所以佛給我們講十善,口佔四個,最容易造業的是口。說話惡口自己不知道,說話難聽,你說的人無意,聽的人有心,就結了冤仇。你今天有權有勢,作威作福,不知道別人感受,等到你的權勢失掉之後,別人用這個態度來對你,你就感到難過了,那是什麼?那是報應。

這一點要學海賢,海賢一生沒有輕視一個人,一生沒有用不好的態度對一個人,見人都是歡歡喜喜,從內心流出真誠的慈悲。好人、壞人都是笑咪咪的,沒有這個好那個壞,沒有這個喜歡那個討厭,一律平等。所以人人喜歡親近他,他非常隨和,對於別人的要求總是善巧方便滿足他,讓他生歡喜心,這樣將來就是法緣好。他老人家說,「寧可葷口念佛」,吃肉的口你去念佛,「不可素口罵人」,你吃長齋,但是你罵人,你對人不好。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8集2014/08/08


每天還是煩惱習氣當家做主怎麼辦?

觀看賢公老和尚的光碟非常重要,念佛同修很多人告訴我,真正的信心生不起來,發願求生淨土,但是自己的心行跟經教不相應,自己也著急,也沒有辦法解決。

這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太重,我們對六道的習氣太濃、太厚了,對學習淨土這個習氣太薄弱,敵不過煩惱習氣,所以每天還是煩惱習氣當家做主。

怎麼辦?聽經讀經不如看光碟,看光碟容易,尤其像賢公老和尚這種光碟,看到我們那個恭敬心、感恩的心油然而生。

如果有一年工夫把它看一千遍,每天念一萬聲佛號,你在這個一年念了三百萬聲佛號,看了一千遍的光碟,我保證你修淨土的信心生起來了,發願求往生的念頭堅決了,你這一生就肯定得生。

有人真幹,現在已經看了二、三百遍,告訴我,很有效果。這個效果我想像不會有錯,只要大家肯幹。看光碟的時候可以帶著家人一起看,來看你的鄰居朋友一起看,帶動他一起看,好。

文章恭錄-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36集2014/05/06


把貪戀、怨恨統統磨掉

要禁得起考驗,那就是要養成像海賢老和尚一樣的習慣,習慣成自然,任何境界都如如不動。為什麼能如如不動?他看破了,啥都是假的,所以他才能不動。你為什麼會動心?你沒有把它看成假的,你認為全是真的。所以,放下必須先看破,看破之後會放下,才真得受用。

看破放不下,你看,禁不起考驗。看破不容易,我們自以為看破了,境界一現前,毛病習氣全起來了。這是什麼?沒看破,自以為看破,沒放下自以為放下,這個毛病就大,這一點要不能照顧好,永遠不能向上提升。

所以每天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在那裡磨鍊。沒有成佛之前,念念、時時刻刻都在接受磨鍊,把我們的無始劫來煩惱習氣統統磨乾淨,把我們這顆浮動的心,這個心浮氣躁的心,在所有境界裡真正如如不動,那就成就了。

所以要敢接受磨鍊,不願意接受磨鍊,這一生不能成就。要歡喜接受磨鍊,接受磨鍊要生感恩的心,不能有怨恨。逆境不生怨恨,順境不生貪戀,把貪戀、怨恨統統磨掉,都要從境界上,不從境界到哪裡去磨?善人、惡人全是老師,都是來成就我們的。

就要像善財五十三參一樣,學生我一個,除我之外統統是我的老師,統統是我的善知識。這樣的心態才有資格參學,參學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到參訪到普賢菩薩,功德圓滿了。怎麼圓滿的?往生到極樂世界了,普賢是第五十三參,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圓滿了。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43集2014/06/05


大乘佛法的祕訣確實就是布施、忍辱

大乘佛法的祕訣確實就是布施、忍辱,布施就是放得下,萬緣放下,不去計較,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特別是近代科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的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所謂精神現象就是念頭)、心理現象全是假的。都是在,用科學家的說法,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高頻率之下發生的,所以它根本就不存在。

事實真相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叫什麼?麻木不仁,沒感覺到。我們完全被幻相迷了,波動現象、起心動念的現象,和起心動念所變現的物質現象,完全迷了,對它們的真相一無所知。佛在大乘經上給我們說出來,我們還懷疑,不敢相信、不敢接受。

我們在經裡面看清楚了、聽明白了,下頭有個問題,如何得其受用?這一點很重要,不得受用就白學了,得受用你就真正得利益,破迷開悟,智慧現前,善巧現前。善巧就表現在生活當中,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表現在外面是善巧,裡面是真實智慧。

整體就是真實之際、真實利益,總不外一個布施、一個忍辱。施不著相,就是忍辱波羅蜜。施了常常想到,我有布施哪些東西給人,做了多少好事了,念念不忘,這變成世間福報,世間善;如果做了之後不放在心上,心上乾乾淨淨若無其事,這就是佛法講的功德。

功德跟福德的差別,就是一個布施記在心上,一個布施不記在心上。不記在心上功德大,大到什麼程度?跟自性一樣,性德,性德沒有邊際。

所以,一分錢的布施,沒有放在心上,功德無量無邊;千萬兩黃金的布施放在心上,功德不大,將來得人天福報,能享得盡。懂得嗎?一個是從自性裡變現的,一個是從阿賴耶裡頭現的,阿賴耶是有侷限的,是有量的,自性是無量的,自性是性德,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功德。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46集2014/06/10


所有的境界都是菩薩修行的道場

所有的境界都是菩薩修行的道場,都是來考驗你,用種種方式來考驗你,你是不是能天天通過,能一切通過。什麼通過?在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通過了;外面所現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一切法沒有一樣不好,順境善緣好,逆境惡緣也好,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清淨心現前;沒有分別心,平等心現前。修行,把經典裡面學到的變成生活,是真修;經典搞清楚、搞明白了,自己完全不得受用,沒修,那只是口修,身心都沒分。

所以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依然搞六道輪迴,這個要知道。所有境界都是考試的,時時刻刻都在考驗我們,我們必須通過,歡歡喜喜,這才能通西方極樂世界。一句阿彌陀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統統歸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46集2014/06/10


情跟愛、怨跟恨統統都要放下,全都是障道的

人與人宿世的緣分,親愛的緣分是多生多劫,怨恨也是多生多劫,情跟愛、怨跟恨統統都要放下,全都是障道的。從障道方面來說都不是好東西,都要放下。放下是不是絕情絕義?不是的,有情有義它有理在裡頭,不是感情。

所以佛家用慈悲,不用恩愛。恩愛,情執很深。慈悲是什麼?慈悲是智慧的愛,不是情執的愛,智慧的愛。智慧的愛是真愛,情愛是假愛,那個愛會變成仇,它會變,慈悲這個愛是永恆不變的。所以佛法特別用慈悲,代替這個情跟愛。這些地方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學不怨恨人,不但不怨恨,學感恩,為什麼?你一個關口通過了,這都是他的恩德。你像這個郭老先生,他這一放下,他到極樂世界去了,去作佛去了。他要不放下,生生世世還要報復,來生要報復,報來報去叫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一定到哪一生哪一劫,真的遇到了善友勸你,覺悟了,這才能了掉,否則的話叫沒完沒了,那個苦不堪言,這個事情決定不能幹。

我們常說到、提到,這也是一生體驗,這個怨恨對別人的傷害三分,對自己的傷害七分,得不償失。利益也是如此,我們利益別人,再大的利益也是三分,自利七分。自利是什麼?自利是成佛、成菩薩。這個道理明瞭之後自利利他,做而不會放在心上,就變成真實的功德、純淨的功德,這裡頭沒有染污、沒有佔有、沒有控制,這就清淨了。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51集2014/06/18


學道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麼原因?

學道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麼原因?不能忍,都被這一個字淘汰掉了;如果處處能忍,就成就。我們很明顯看出,海賢老和尚這一生成就得力於什麼?忍,他什麼都能忍,什麼都不跟人計較。而且方法用得非常巧妙,就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他就能忍,放在心上就不能忍了。心只跟阿彌陀佛相應,不跟一切境界相應,這是功夫最得力之處。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55集2014/07/05


認真把煩惱習氣改過來

有煩惱習氣不怕,怕的是不覺、不知道,知道之後、覺悟之後,就要認真把這些煩惱習氣改過來。習氣深,我遇到很多同學,自己完全知道,可是幾十年都改不過來。這個問題嚴重,嚴重在哪裡?會障礙他往生。

如果真正想到往生淨土的重要,不只是千載難逢,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這樁事「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遇到了,如果不把它抓住,太可惜了。如果這一生不能往生,在輪迴裡頭不知道要待多少劫,你才再遇到一次機會,不是容易遇到的。

佛說的話是真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特別是淨土宗。看看我們眼前佛教界裡頭,學佛的人有多少,學佛人當中有多少修淨土的,修淨土當中有真正求往生的,這一層一層淘汰,淘汰到最後沒幾個人,這才知道真難!難能可貴,難,我們要真幹。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55集2014/07/05


不能接受人批評勸告,這樣的人很難成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過失,因為年歲大了,縱然有過失,別人也不肯告訴你。一生,這古人,說你過失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為什麼?他們有義務教你,你也必須接受。不是這個關係,第三種就是你的好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會勸你。他勸你,要不聽,下一次再不會勸了,為什麼?不願意得罪你。

今天這個世界規過勸善的人少了,為什麼少?沒有人願意接受。我們從外面看,最明顯讓你感到的,心浮氣躁。只要有這個習氣,就可以判定他不能接受勸告,那就不能說。像傳戒老和尚告訴海賢,不能說,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聽到了要細心去體會,這是一生做人最重要的道理。

有人向你請教,請你批評,很多都是客氣話,他希望你讚歎他幾句,你要是真的批評的時候,面孔馬上就翻了。我遇到過,我明白,一看到臉色變了,馬上就停止,再恭維幾句,讚歎幾句,馬上緩和。

不能接受人批評,不能接受人勸告,這樣的人很難成就,世間法裡頭可能他有一點成就,出世間法裡頭他沒有成就,沒有成就就繼續搞六道輪迴。修得好的,不錯的,來生在人天,不能往生,出不了六道。這都是真的,不可以不知道的。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57集2014/07/10


要怎樣才能斷疑生信?

在這個世界,很多地區有很多我們還不知道,念佛稀有瑞相離開這個人世間,確確實實往生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這個事情可不是假的。科學還沒辦法證明,相信的人佔便宜了,不相信的人這一生錯過了。

我記得早年李老師勸過我,他拿著《淨土聖賢錄》說:「這在歷史上,由古至今,這麼多人念佛往生了。我們就是不能信也可以試試看,如果是真的,那我們就佔便宜了,到極樂世界去了;如果沒有,也無所謂,你看看這麼多人都上當受騙了,我被他騙一次也無所謂。」老師用這種口吻來勸我。那時我年輕,個性很強,還是不能接受。所以我承認,諸佛如來所說難信之法,真難信。

同學們都知道,我學佛是跟方東美先生學的,他給我講的是哲學,佛經哲學,我從這入門的,跟一般從宗教入門不一樣。哲學入門必須把理論、方法、事實真相都找出來,我們才能相信,條件不具足,我們總是有懷疑。

這就是有意無意、有形無形受科學的影響,這是全世界科學四百年了,能不受影響嗎?尤其是近代的科學,成就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怎麼能不受影響?科學這個假設、懷疑對於研究科學行,沒有問題,但是對於研究心理學不行,對於學習聖賢教育更不行。中國傳統的教學,儒跟道的教學都需要真誠心、恭敬心,有疑,不恭敬、不真誠。

斷疑生信這是大事,這樁事情難事,不是容易事。如何能叫現在人對於聖賢教育、對於大乘佛法完全沒有懷疑,來接受它?一萬人當中找不到一個,這是真的,十萬人當中未必有一個,百萬人當中也許有一個,真難!

你看這位曾老菩薩她往生了,她怎麼往生?真信,沒有懷疑。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的,凡是往生的,無論他是什麼樣方式往生,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大乘,遇到淨宗,能信、能願、肯念佛,都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的加持,諸佛如來加持你。

沒有這麼多諸佛如來威神加持,你怎麼能沒有懷疑?我們現在懂得了,還好壽命長,如果四十、五十走了,我們的信心不具足;到七十、八十才真正明白,真正回頭,真正覺悟,絲毫懷疑沒有了。

經上講難信,我們有很深的體會,對於難信之法佩服得五體投地。要怎樣才能相信?對於經教,只要你喜歡經教,鍥而不捨,你會相信;如果在經教上不認真,這個疑斷不掉。經教上認真,行,戒定慧,智慧現前,相信了,不懷疑了。

這麼多的案例讓你親自看到,堅定信心,堅定願心,必生淨土。賢公老和尚為我們表法,曾老菩薩也替我們表法,每個往生的現的這些瑞相都是為我們表法,讓我們看到,這都是科學不能解釋的,它是真的不是假的。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67集2014/08/05


精進是對治掉舉、對治昏沉的

「昏沉」,昏沉跟掉舉是相反的。昏迷,「神識昏鈍」,我們一般說精神提不起來。用什麼方法對治?用精進,精進是對治掉舉、對治昏沉的。要發狠心,這個狠心不是對別人,對自己。實際的例子,一般是用拜佛、繞佛,讓你走動,不要止靜,止靜你打瞌睡。

打佛七,在佛七道場裡常常看到,你看有人坐著止靜的時候打呼嚕,他睡著了,那就是昏沉;還有的人坐在那裡,身體坐不住,總在那裡動搖,那是掉舉。掉舉,最好是止靜坐到旁邊去,念佛堂有止靜的地方,面壁,靠牆壁排著蒲團,打坐的時候面壁,對治掉舉;拜佛對治昏沉,要用方法。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74集2014/08/20


持戒的目的在哪裡?得清淨心、得平等心

三學、六度,三學是戒定慧,因戒得定,戒,持戒的目的在哪裡?這個要知道,得清淨心、得平等心。清淨心是小定,事一心;平等心是理一心,得大定;覺是徹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大乘教裡最高的指導原則,跟世間法不一樣。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00集2014/08/31


放不下是什麼原因?

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一念?有二千一百兆次的一念,我們無法覺察,就在面前。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乃至於一切萬物,統統是在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我們要常常想這個問題,常作如是觀,為什麼?它幫助我們放下。我們放不下是什麼原因?都把它當真的,哪裡知道它是假的。知道是假的,我們所有一切念頭都落空,這是真的。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07集2014/09/12


看別人,回光照自己

利他,身口意三業,心裡常常想著苦難眾生,在六道裡頭迷惑顛倒,無量劫來不能超越,苦不堪言。看別人,然後回來看自己,回光返照,自己亦如是。為什麼先看別人後看自己?別人的毛病容易看到,自己毛病不容易看到。所以看別人,回光照自己,就能把自己的問題統統發現出來,到底是哪裡出了毛病就知道了。看佛菩薩、看聲聞緣覺、看諸天、看善人、看惡人、看畜生、看餓鬼、看地獄,自己會開悟;開悟不了,迷得太重了,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太嚴重,很難回頭。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09集2014/09/22


順境逆境都是好境界

自讚毀他是《瑜伽戒本》裡頭第一條,《梵網戒經》裡面,大概是第十幾條的樣子,《瑜伽戒本》是第一條,很重。所以古人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我們決定要記住這句話,千萬不要毀謗出家人。為什麼?那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這個罪就是無間地獄,決定不能幹,別人毀謗我可以,他造業,我絕不能毀謗他。我不但不毀謗他,我還感恩他,為什麼?他毀謗我我能忍,這就考驗我,沒有這種人我怎麼知道我有忍辱。

我能忍,沒有怨恨心,沒有不高興的念頭,這是關鍵,看功夫。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絲毫怨恨都沒有,他成佛了,歌利王幫助他提前成佛,這他感恩。他跟歌利王說,我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當年的歌利王,這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的。

說幾句難聽的話要嘔氣幾天,那怎麼行?這不能往生。人家來考試的,考及格通過了你就高升了;不及格就往下墮落了,然後才知道,順境逆境都是好境界。順境不生貪戀,順境裡頭有貪戀,你就被它破壞你的功夫,又把你拉下去。要知道順境比逆境還厲害,因為你沒有警覺,歡歡喜喜就跟人家墮落了,逆境你有警覺心,你生氣。

所以,逆境不生怨恨,順境不生貪戀,我們的功夫一直往上升,你所感受到真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出家人的壽命長,出家人的身體好,什麼原因?他真幹。幹什麼?忍辱波羅蜜。順境不貪戀是忍辱,逆境不瞋恚也是忍辱,都是忍辱,忍者心安,這心安,那是多麼大的享受。現在世間人心不安,生活在恐慌之中,他不安,心浮氣躁。你心安理得,得大自在,這是現前的受用,這就是菩提涅槃之門。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18集2014/10/15


戒是什麼?戒是叫我們放下

戒律是紮根,沒有這個根你沒有定,因戒得定。戒是什麼?戒是叫我們放下,放下萬緣,清淨心才能現前,放下一切法,你心才平等。你心不平等、心不清淨,凡夫,六道凡夫。清淨心證阿羅漢果,平等心是菩薩,覺,那是自性本定起作用。無論對於哪一法,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宇宙,宇宙的全體,這是萬法。自性既然能生萬法,你見性了,哪有不明萬法的道理?這萬法不要學自然就明瞭。

所以,佛教的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到這一層,你還得要學,到這個境界就畢業,沒有東西再學了,叫無學。明心見性是大乘的無學,阿羅漢是小乘的無學,只斷見思。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在見思煩惱裡面他畢業了,他還有塵沙煩惱、還有無明煩惱,所以只是小學畢業,他上面還有。大乘是圓滿的,大乘畢業了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為我們表演;惠能大師,唐朝時候,為我們表演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惠能大師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所得的境界是相同的。釋迦佛是廣學多聞,把它放下,他開悟。他要不放下,永遠不能開悟,為什麼?煩惱障雖然沒有了,所知障在。我們對佛的教學一定要懂得,不懂得,你學一輩子都入不了門。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29集2014/11/07


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沒有專注

「身及諸根,無有增減」。身是從總的說,諸根是分別說。諸根指的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意是第六識,第六識的根是第七識,阿賴耶是六識的總的根本,六識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無有增減,修行證得佛菩薩的果位了,沒增;縱然墮落在三惡道,它也沒減,說明什麼?六根的根性、六根的作用生佛是平等的,六道眾生跟法身如來是平等的,這是事實真相。這個經文比什麼都重要!為什麼?你明白之後,你就有求必應。我求什麼?我求圓滿的聰明智慧、圓滿的大德大能、圓滿的相好,這我們心目當中追求的。有沒有?有。在哪裡?自性本自具足。

佛就是教我們,向外求求不到,外面沒有,心外無法。到哪裡求?向內求。所以佛法叫內典,經典叫「內典」,佛學叫「內學」,一切都是向內。觀音菩薩成佛了,用什麼方法?反聞聞自性,向內,他用耳根。我們用眼根行不行?行,眼根也要往內去見,不要往外面見,往內就見性了,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統統要向內。向內是自性,把根本找到了;向外是枝葉,枝葉是萬法,無量無邊。

觀世音菩薩這個反聞就非常值得我們去深思,怎麼個反聞法?實在講,真有些人會用功的,它就在眼前。淨宗這個法門,觀世音菩薩修的,怎麼修法?聽心裡面念佛的音聲。我們口不念佛,心裡面念佛,不是金剛持(金剛持口動),口不動,默念,默念外面人完全沒有覺察到,自己耳朵聽,聽我們心裡頭念佛的音聲。有沒有?有,別人聽不到,我自己聽到。你不要聽外頭聲音,專聽自己心裡念佛的聲音,就是反聞。聽到什麼樣的功夫?不受外面音聲干擾,外面不管聲音是什麼聲音,沒聽見,只聽見念佛的聲音。行嗎?行。

佛經裡頭有故事,世尊曾經跟國王,叫國王做實驗,在這個很熱鬧的活動當中,找一個死囚來做實驗,叫這個死囚頭上頂了一盆水,告訴他:從這個街頭走到街尾,能夠一滴沒有灑出來就赦你無罪,就放你了;如果滴了一滴下來,馬上執行砍頭。這個囚犯聽了之後,確實這一盆水從街頭走到街尾一滴沒漏。

國王問他:那些唱歌跳舞的,你有沒有看到?沒看到;有沒有聽到?沒聽到。為什麼沒有聽到?我的心只想到水一滴不能滴下來。他的心就在水上,外面境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國王相信了。所以海賢老和尚常說,「天下無難事,就怕心不專」,這心要專一,心真能專一就能見性,「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專注。

我們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沒有專注,我們是用散亂心在念佛、散亂心在聞法,心不能凝聚成為一心。經文裡面講到修行的方法,只有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行了。淨宗教我們專念阿彌陀佛,從理上講,專念任何法門都成就,都能性成無上道,為什麼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不專也得利益,這個了不起,只要能伏煩惱就決定往生。

臨命終時心專,念一句、念十句都能感應阿彌陀佛來接你往生,這個是無量法門裡頭所沒有的,這就是說明為什麼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念別的,真正是念到一心,專注是一心,決定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唱歌跳舞在你面前沒看見、沒聽見,專到這個程度,那管大用。不能到這個程度,還能聽到外面聲音,還能看到外面色相,但是心裡頭這句佛號沒有間斷,這叫帶業往生。帶業往生只有淨宗一門,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找不到,無量法門裡頭也找不到,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33集2014/11/14


嚴重的障礙不在外頭,全在自己

菩提道上,障礙的,嚴重的障礙不在外頭,全在自己,總結歸就是五個字,貪瞋痴慢疑。能把這五個字克服了,菩提道上一帆風順。賢公老和尚的的確確是我們的好榜樣,我晚年我完全學他,萬緣放下,一句佛號念到底。只求往生,不求品位,像蕅益大師說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足了。我接受祖師的教誨,一心一意嚮往西方,一切時、一切處不能丟失,這句佛號希望念念相續。

文恭錄自—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78集2014/09/04


屠刀是什麼?煩惱,習氣

戒律,律宗是佛的身、佛的形象、佛的威儀;禪是佛的心,沒有階級的,沒有等差的。確實如古人所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麼?煩惱,習氣。大乘教上佛告訴我們,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成佛。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本來不是佛,你怎麼能成得了佛?但是起心動念,我們凡夫做不到,它太微細了。

起心動念在哪裡?就在現前。誰看見了?誰能夠感受到?起心動念就是生滅法、就是阿賴耶,它頻率之高,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真有這個東西,就是世尊所說的阿賴耶的三細相。科學家終極目標,也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是他們主要的課題。這個現象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心理現象是念頭,能量的現象,佛家的名詞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境界相這個謎底被他揭穿了。

文恭錄自—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85集2014/09/27


樣樣都要放得下

樣樣都要放得下,人最難放下的情執,出家也沒有辦法斷掉。這是環境幫助我們,把情執放下、把名聞利養統統放下,我們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所以隨時可以往生,佛來接引,我馬上就跟著走,我這裡一絲毫貪戀都沒有。留我在世間也表法,我能忍辱,能忍,我跟海賢一樣歡喜,常生歡喜心,心裡頭不染這個世間。世間人做善,好;做不善,也好。為什麼?六道輪迴,三善道、三惡道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只是三善道是做好夢、美夢,三惡道是做惡夢,全是夢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講的真,透徹,這是諸法實相。

文恭錄自—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85集2014/09/27


世緣放不下是真正功夫不得力真正原因所在

我們最大的障礙就是世緣放不下,這才是真正功夫不得力真正原因所在。我們對於六根對六塵境界太在意了,不肯放下,不知道六根、六塵、六識都是虛妄不實,都應該放下。尤其是年歲大的人,中國古人是以六十歲為老人,六十是花甲老人,六十一甲子。

李老師以前常常告訴我們,人到六十歲就要為來生打算,為什麼?這一生差不多過完了。六十是人生的冬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把人生分為春夏秋冬,從你出生到二十歲,春天,這二十年;二十到四十,夏天,成長了,成熟了;四十到六十,秋天,該收斂了;六十到八十,冬天,要準備走路了,換句話說,聰明人要準備來生。人死了並不是就了了,有來生,六十歲以後,認真為來生著想。

念佛法門就是為來生,來生到哪裡去?心裡面嚮往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去?信、願、持名,真信、切願沒問題,問題在持名。持名,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可見得真信、切願是能不能往生最重要的關鍵。真信切願的人,肯定把世法、佛法都放下了,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得放乾淨,然後修一向專念。

文恭錄自—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95集2014/10/27


從分別、執著下手

我們平常修行的功夫就是放下,也就是這份報告所說的核心的一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六根不起作用,眼有見,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對了。妄想剛才說了,難,它頻率太高了,我們概念都沒有。我們從分別、執著下手,見色聞聲不分別、不執著就好,不執著清淨心現前,不分別平等心現前,這個就決定得生。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修因就這三樁事情。我們的心一年比一年清淨,一月比一月清淨,功夫得力了,決定往生。要還有染污,就不能出離輪迴;那就是淨宗有方法,除了淨土之外,八萬四千法門,你心不清淨,你出不去。淨宗全憑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帶業往生,但是帶舊業不帶現行。

臨命終時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還不能放下,佛沒辦法。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往生的人真放下,真放下決定得生,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我們平常念佛像練兵一樣,最後一念是打仗,關鍵在最後。養成念佛的習慣,一切時、一切處佛號不中斷就好,到臨命終時,第一個念頭阿彌陀佛。平常念,提醒自己,無論一切時、一切處,念頭不生則已,一生就是阿彌陀佛,這人功夫成片,功夫得力了。如果那個念頭還有貪瞋痴慢,還有是非人我,還有七情五欲,這個要高度警覺,怎麼還這些念頭出來?這些念頭出來不得了,這是六道輪迴的念頭。都攝六根意思在此地。

最容易修的是淨土法門,跟八萬四千法門比較,但是這個法門最難相信。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得好,真信切願,決定得生。我們有沒有真信?還想著明天的事情,還想著明年的事情,不想走,這不是真信,這不是切願。真想走的人,真有切願,念念都想走。什麼時候走?最好現在就走,我念念就等阿彌陀佛,等他來,這個才叫真信切願。我對這個世間,阿彌陀佛還沒有來接我,世間人太苦、太艱難,有這個緣,我們要來幫助他。幫助他怎麼樣?不放在心上。幫助他放在心上麻煩大了,我心被染污了,清淨心沒有了,平等心沒有了。不放在心上,心地清淨,心地平等,清淨心、平等心幹一切事情不造業。不可以染著,比什麼都重要。

文恭錄自—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05集2014/12/02


六波羅蜜完全是放下

「六波羅蜜,即六度,是證涅槃之正因」。六波羅蜜完全是放下。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學佛從哪裡下手?中國佛法是大乘教,他老人家告訴我的,從看破放下下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六度前五度是放下,最後般若度是看破。先看破還是先放下?各人根性不相同,因緣不相同,沒有一定。應該是大多數的人們先從放下下手,所以六波羅蜜的排列,前五度擺在前面,放下,五度都是放下。

布施,這底下有,放下慳貪,持戒放下破戒,忍辱放下瞋恚,精進是放下懈怠,禪定是放下散亂,最後般若是智慧,放下愚痴這是看破。念老這個地方,這個提示得很好。菩薩修學的六門功課,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學佛放不下就不能成就,所以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這六門功課是證涅槃的正因。

修學大乘,無論是哪個宗派,無論是哪個法門,這是佛陀教菩薩修學的六門功課,大小乘經典都說。大乘,幾乎沒有一部經上不講六波羅蜜的。布施對治慳貪,這六門課修到什麼時候圓滿?慳是吝嗇,貪是貪求,什麼時候我們沒有吝嗇的概念,沒有貪求的欲望,布施波羅蜜就圓滿。

六度所對治的,這六種全都是染污,染污我們自己的真心,在本經上就是清淨平等,有慳貪就不清淨,心是浮動的就不平等。佛法的修學,求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希望得到的是什麼,這個自己一定要非常清楚。總的來說,用佛經的術語,佛法修學的目的就是成佛。

成佛是什麼意思?成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行、究竟的相好,這是大乘菩薩修學終極的目標。用什麼方法?大乘經上說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無量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六大類,這六大類展開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就是六種,這六大類。所以每一條裡面所含的境界是沒有邊際的,無量無邊。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0集2014/12/22


忍辱是消怨害的業障

忍辱,老和尚忍辱的功夫令人佩服、令人尊敬,一生沒有發過脾氣,這樣的人到哪裡去找?佛門裡頭也不多。一生沒有毀謗過任何人,沒有批評過任何人,從這個地方你就曉得他忍辱的功夫;沒有瞋恨的念頭,忍辱波羅蜜圓滿。一天到晚,你看到他都是歡歡喜喜,滿面笑容,像彌勒菩薩一樣。無論是僧家、是俗家,男女老少對他都尊敬,都喜歡親近他,為什麼?他的磁場好!真正有修行的人,磁場不一樣。

我初學佛的時候,感受到磁場,是章嘉大師的小道場,磁場非常好。到那邊一句話不說,那是一種享受,讓你的心在他居住範圍的地方能定下來,能夠不起妄想、不起雜念。這個要修,特別是對毀謗你的人、對侮辱你的人、對陷害你的人沒有怨恨心,你見到他們呢?見到他們還尊敬他,決定沒有報復,修忍辱波羅蜜,我們要認真學。

學佛的同學大概都讀過《金剛經》,《金剛經》裡面有一條公案,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在《大涅槃經》裡面詳細介紹,《金剛經》文字不長,只是略略的提了一下。忍辱仙人受歌利王割截身體,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凌遲處死,是用刀把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來,是這樣讓他死,不是砍頭,不是一刀斃命,這個真叫奇恥大辱。

忍辱仙人能忍受,最後死的時候告訴歌利王,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前世,修菩薩道的時候,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遭遇到這個事情。世尊成佛了,第一個得度,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佛說話算話,沒有妄語。沒有怨恨,沒有報復,反而感謝,感謝什麼?感謝你替我消業障。這個念頭是正念,不但不怪罪這些陷害我的人,我還要感恩他。

我們在六道,無量劫到今天,不知道造多少罪業,業障怎麼消得掉?忍辱是消怨害的業障,能忍就消了,只有菩薩才能做得到,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不服,要報復,這個報復的念頭生起來可怕,為什麼?生生世世沒完沒了,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結果非常可怕,造極重的罪業,最後墮到地獄去了,害人自害。對於害我們自己的人,都不可以怨恨,有怨恨,以後就造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非常可憐,非常悽慘。所以真正覺悟,受了就算了,這個帳就了了,以後不再繼續發生這個事情,這是有智慧、有德行的人,能忍,什麼都能忍。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0集2014/12/22


常常提醒自己憂患意識

我們要有個很高的警覺,那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肯定是不善多過善,善念少,善言少,善行少;惡念多,惡語多,惡作多。你要能想到這一點,我們死了以後到哪裡去?三途地獄,肯定的,那個日子不好過。所以我們應當至少一個星期,要把過去美國人拍的那個災難電影片看個一、二遍,為什麼?提高警覺,喚起我們憂患的認識。這個認識對我們有好處,讓我們下定決心把這個世間捨去,不再留戀,一心念佛,就幫助一心念佛往生淨土,有好處。日本過去三一一的大地震,那個海嘯才十米,多可怕。常常要刺激自己,提醒自己憂患意識,我們真正才知道要放下,是放下的時候了,應該要放下。

極樂世界真有,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證明,他至少見到十幾次,不是一次,見到十幾次。我們對極樂世界要興起嚮往的念頭,真正希望往生,真正想往生,這個世間放下,我們這一生能成就。我們自己成就了,我們的家親眷屬、跟我們的有緣人,我們才有能力幫助他、成就他,把他們都帶到極樂世界。自己沒有成就,沒有這個能力;自己成就,就有這個能力。無論他在哪一道,無論他在哪一個世界,在極樂世界都看得清楚,都聽得清楚。到他有緣能接受佛法,你肯定立刻就去幫助他。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2集2014/12/26


真修行從哪裡開始?從放下身見

中國人,古印度的佛教徒,修學是以開悟為目標,以開悟,真正開悟這就畢業了,沒有開悟不行。要真正想開悟得放下萬緣,什麼都要放下。真修行從哪裡開始?從放下身見,這頭一關,身見,身體。身是什麼?不是我,誰肯放下?你要不放下,這身是個累贅,身需要許許多多附帶條件,你要去滿足它,它是煩惱的根本。

身是什麼?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就容易放下了。要把身看破,那是真的。什麼是真的?自性是真的,本性是真的,身體是假的,我們要照顧真的,不要把全副精神照顧假的,假的隨緣就好了,第一關。這一關破掉了,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證小乘初果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如果這個身沒放下,你沒有入佛門,你在門外。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十九歲就放下,身可以隨一切緣,不必為它操心。到處參學是給知識分子做個樣子,你到處去學習管不管用?不管用,浪費多少時間。怎麼管用?修定管用,把所修的、學來的,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就開悟了。為什麼不開悟?你心裡頭有東西沒放下,所以你不能開悟,心裡頭沒有東西,有東西就壞了。

心裡沒有東西難,真難!所以阿彌陀佛慈悲,給我們開個特別法門,這個法門是什麼?心裡可以放一樣東西,不能放第二樣,這一樣就是佛的名號,阿彌陀佛。你只要放這一樣,決定不容許有第二樣,全都放下,你念久了就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59集2014/01/07


消災免難怎麼做法?

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一真法界不見了。我們就知道,一真法界從哪來的?從無明習氣來的。我們這裡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來的?從無明來的。無明斷了,十法界不見了,一真法界現前,無明習氣沒斷;無明習氣要斷了,一真法界沒有了,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才是究竟圓滿。

常寂光是法身,大光明藏,淨宗稱為常寂光。常,不生不滅叫常;寂,清淨無染,沒有絲毫染污,就是六祖講的「本自清淨,本無動搖」,這是寂的意思;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依報正報的本體,它是真的,所以稱為自性,也稱為法性。它能現,它能生,它不會變,也就是它沒有生滅。會變是什麼?把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是阿賴耶幹的。

阿賴耶是妄心,生滅心,生滅心就是我們念頭,起心動念,前念滅後念生,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生出來的,佛經上說的「相由心生」、「色由心生」,色跟相都是物質現象,「境隨心轉」,境是境界,十法界十個不同境界。境界哪裡來的?由阿賴耶生出來的。阿賴耶能變,阿賴耶不能生、不能現,它把它變,變質了,變形了。森羅萬象全是阿賴耶,全是妄念。這個道理真正搞通了,許許多多問題我們都解決了。

善念,善境界現前;惡念,災難現前。我們要消災免難怎麼做法?端正心念就做到了。心要好,不要想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想別人,這就是好的念頭。想自己錯了,為什麼?自己身是假的,你照顧它,冤枉。念佛養心,養你的真心,養你的自性,好,無量無邊功德。

這虛空法界,十方三世,最好的念頭,排名第一的,就是阿彌陀佛,這佛號,所以名號無上。為什麼不起這個念頭?沒有一個念頭能勝過這個念頭,你對它要有信心。你不起念則已,起念就是阿彌陀佛,你雖然現在沒成佛,極樂世界已註冊了,你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你決定見阿彌陀佛,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生到極樂世界,就前面所說的,莊嚴無上,受樂無上,光壽無上,樣樣都無上,你證得無上,成就無上。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0集2014/01/09


身就像衣服不是我

佛把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為十大類,五個是見煩惱,五個是思煩惱。見是什麼?看錯了。思是想錯了,五個想錯的,歸納起來這五個字,貪瞋痴慢疑,這五個想錯了。看錯,身,都把身看作是自己,佛告訴我們,身不是自己。這是第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帶來的傷害太大太大了。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這個地方注意一樁事情就明瞭了,我不生不滅,身有生有滅。誰是我?靈性是我。性就是本性,本性非常靈敏,那是我,身不是我。

身,我們在這個六道裡頭有生死,生死不知道多少次了,哪一次是我?哪個身是我?真的不是我,我只有一個,可是身無量無邊。所以身,就像衣服不是我,是我的衣服,穿髒了,不乾淨了,脫下來換一件。身體亦如是,身體用了幾十年不好用了,換個身體,我沒有換,身換了,所以身不是我。這個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千萬不要為身造業,那就太可惜了。如果你把這個煩惱習氣統統丟掉,你的身體健康長壽,住世可以自在,想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想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可以走,生死自在。把真我找出來,不要留戀假我,假我要放下。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0集2014/01/09


對於外面的境界平常要觀空

我們自己對於佛法,特別是對於淨宗,要充滿信心,絕不懷疑。世間人情世故隨順就好,隨順讓大家生歡喜心,自己有沒有得利益?有時候有,有時候根本就沒有。不管有沒有都歡喜,學著不受外頭境界干擾,這個好。外境干擾我隨緣,受不受?不受,不受就是那些干擾自己沒有感覺到,這是真的。信心要足,決定不能有絲毫懷疑。所以《會疏》裡頭末後這一句說得好「情絕違順」,情是情執,離開,或者我不高興的,或者是稱心如意的,沒有,沒有就是正常的,也沒有歡喜,也沒有怨恨。

別人送飲食來,過去李炳南老居士,我們在一起十年,老人家慈悲,他們做了點心什麼吃的東西,他一定是當他面吃完,歡喜。那東西有毒,做的人不知道,並不是害老師,他真是粗心大意。老師一嘗味道就曉得,不要緊,吃了晚上馬上去拿解藥,他是老中醫,他懂得,所以他身上帶著有解藥,妙極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別人有供養,有來對待的,有有善心的,有有無意的,我們統統接受,統統用一個最好的心態,把它轉變成情絕違順,這個境界好,這個境界就是不受外頭境界干擾。

自己對於外面的境界平常要觀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就離開違順。違順是我們的感受,違是不好的感受,順是快樂的感受,沒有,沒有違順,一切正常,還是把佛號抓住,佛號沒有間斷,違順統統放下。海賢做到了,你看他說,沒有什麼歡喜的、什麼高興的,沒有,統統平等,見啥都歡喜,見啥都高興,順境高興,逆境也高興,好事高興,壞事也高興,完全不受外境干擾,這功夫好,值得我們學習。「《會疏》之說,正顯中道實相之義。」《會疏》日本淨宗大德著作的,說得好,菩薩永遠住在中道。我們念佛的人中道就是阿彌陀佛,心中有阿彌陀佛就是安住在中道,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切順逆境界全都放下,都不染著,就對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70集2015/01/24


物格而後才有智慧

格物,中國人講的,這《大學》第一道門檻。《大學》的理想是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如何落實?要從格物落實。物是什麼?物欲,就是物質的欲望。物質講的什麼?財色名食睡、七情五欲,這個東西誘惑人,你必須跟它格鬥,你要戰勝它。格物什麼?不受外面物質的誘惑,這叫格物。物格而後才有智慧,致知。

《禮記》,「大學」是《禮記》的一篇,《禮記》成書是在先秦時代,那個時候佛教沒到中國來,中國人也知道,戰勝自己的欲望比什麼都重要。確實,佛法來到中國之後,佛法第一個,戰勝自己五種見惑,五種見惑斷了,你才能證小乘須陀洹果,你才能回歸自性。果很殊勝,為什麼?你有天眼通、有天耳通。

我們中國人雖然講回頭,沒有完全斷掉,中國聖人教人適可而止,不要太過分;佛法不是的,佛法適可不行,一定要斷乾淨。這就是佛法所要求的,你要達到明心見性,中國老祖宗不要求這個,只要求你能做到聖賢君子就滿足了,標準不一樣。中國法叫世間法,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佛法是要教你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十法界,所以它要求比中國人高,要真斷掉。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72集2015/01/26


佛家從破身見下手

所有的障礙,所有的染污,所有的不善,從哪來的?都從身來的。道家說得好,「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一語道破了,我要沒有這個身多好,有這個身,這個身帶來了許許多多的麻煩。所以佛家從身先下手,破身見,真正了解身是什麼。身不是好東西,身是造一切業的工具,身語意,沒有一天不造業。業有染淨、有善惡,凡夫所造的業,染業,不是淨業,染業就是造成六道,六道裡頭有善惡。惡染污清淨心,善也染污清淨心,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

所以心行善,果報在人天,心行不善,果報在三途,六道輪迴是這樣造成功的。我們能夠真正把這個染污清除,斷惡修善,不放在心上,斷惡不把斷惡放在心上,修善不把修善放在心上,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個修成功,六道就不見了,所以六道輪迴是假的,這叫出世間法。中國的儒家是世間法,它的目標是人天,至少保住人身,不墮三途,它講這個。高的生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殊勝。跟佛不一樣的,佛要超越六道輪迴,還要超越十法界,小乘超越六道輪迴,大乘超越十法界,不一樣。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72集2015/01/26


斷貪瞋痴從哪裡斷?

沒有傲慢就沒有瞋恚,瞋心,瞋的心就是傲慢,貪的中心點就是情執,所以斷貪瞋痴從哪裡斷?從情執上斷貪,從傲慢上斷瞋,從不懷疑斷痴。這個很重要。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77集2015/02/08


決定不能把自身擺在人生第一位

學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沒有把身放下。修淨宗法門,這身不放下行嗎?我們昨天下午學習自了法師的報告,他完全用的是《印光大師文鈔》,告訴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就是沒有把身放下,念念都為這個身著想。身固然重要,不能擺在第一,擺在第一它障礙我們往生,我們修一生的淨業,念一生的佛,將來到哪裡去?人天兩道。修得好的,積功累德大的,欲界天去了;一般普通的,這又到人間來了。

人間很辛苦,也不過就是幾十年而已,活到一百歲的人不多。我們這一生受這麼多年的苦,希望來生還來受苦嗎?這樁事情是大事,要很認真的去思惟,好好去想想。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究竟樂,能不能去?能去,把身體擺在第二位,把念佛擺在第一位,你就能去了。所以決定不能把自身擺在人生第一位,錯了。

大家都知道,小乘他是怎麼樣證得初果?見惑放下了,這才能證得初果。證得初果向,也就是我們淨土宗所講的功夫成片,決定往生。功夫成片的人一定見佛,阿彌陀佛會現身給你看,來給你做證明,來安慰你。也就是告訴你,極樂世界已經有你的名字,七寶蓮池有一朵蓮花是你的,阿彌陀佛講堂裡頭有一個座位是你的。蓮花標名,經上有;座位上有名字,經上沒提,我想像當中肯定有名字。他的座位,不會亂坐,有秩序的,有秩序就得有名字。現在名字是一個空在那裡的,我們還沒去,如果我們把念佛這樁事情擺在第二,時間慢慢久了,那名字就不見了,就真可惜。

念佛人總要知道生死事大,知道這個事情功夫才得力。不論怎麼樣,都要把身體擺在第二位,佛號不能間斷。口裡頭間斷,心裡頭沒有間斷,一句接著一句,心裡不斷。海賢和尚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永思集》裡頭講了四個人,海賢的母親、他的師弟海慶法師,還有一個老德和尚,跟他們也是同時代的,他們靠什麼成就的?一句佛號;沒有經也沒有咒,一天到晚、一年到頭就是一句佛號不離心。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也就是說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們就決定成功。這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假的,這海賢老和尚的話。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95集2015/06/10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e-mail: amtb@amtb.tw